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专栏报导.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专栏报导.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March 28, 2012

群英會(50):問納吉,也不會有答案

別問納吉,他不會告訴你答案

說起來真弔詭。大選何時舉行,根本不應該問首相,決定大選日期者不是首相,而是大馬選舉委員會。

7名選委會委員在首相向元首尋求御准,解散國會後的60天之內,決定大選日期。根據《聯邦憲法》,大選日期(提名和投票日)是選委會敲定和公佈,首相僅是宣布解散國會而已。

當然,實際的政治操作卻是另一回事。若你問選委會何時舉行大選,他們大概會說:「等國會解散後,我們會在60天內決定。」

你問首相,他告訴你「不公開製造《可樂》汽水的秘訣」故事。無論怎麼推敲,都不會有答案。前線的新聞從業員們都試過了,而且很多次。

我們很難猜測大選日期。倒不如思考,困擾納吉的內外問題解決了多少?



Thursday, March 22, 2012

群英会(49):期待未来3个月的变化

未来3个月,值得期待

在目前的情况下,讨论何时大选是一个绝不过时的题材。大家乐得猜测,反正猜错无妨,猜对可能多一个“政治神算”光环。

最新版本是外电《路透社》在3月16日(周五)的报导指,第13届大选可能落在6月,并引述消息直接提出6月3日或成为投票日。



官方的《马新社》也不敢寂寞,分别在17日(周六)和18日(周日)撰写两篇与大选日期和国阵胜算的分析报导。

其中一篇预测,纳吉将于5月或6月解散国会,然后在60天内举行大选,这似乎与《路透社》的6月3日投票相差不远。

报导列出4个纳吉的优势即,解决140万公务员薪金课题、纳吉和慕尤丁每周末到各州视察民情、巫统展延党选18个月至明年9月,以及出色的经济表现。

Saturday, March 10, 2012

群英会(48):三八的,你奖励了吗?

你“三八”吗?
“人类的历史是男人对女人不断进行伤害与篡夺,男人意图建立对女性的绝对霸权之历史。”这是美国西尼卡瀑布第一届女权大会《情感与决心宣言》。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还相当特别。身边关心女权和留意平权运动者都会问“你奖励了没有?”

所谓的“奖励”是大马彩虹性别学会今年发起的奖励男人行动。该组于3月8日在其《彩虹性别起点站》网站中写道,今年是国际妇女节101周年纪念,为嘉奖以实际行动促进两性平等的男人,我们今日发起一项全民行动,呼吁社会大众将“妇女节”改为“男人戒严日”。

彩虹性别学会

她们希望每年三八,让男人留在家里不出街,只有符合12项条件(http://www.rainbowgenders.blogspot.com/)的男人得以“解严”出街,鼓励社会嘉奖以实际行动促进性别平等的男人。

这12项包括,爱护和疼惜 女人、关心和书写性别平等课题、性爱时留意和取悦女伴、处理家务和体恤女伴等。 

若仔细看,似乎很难找到符合所有12项条件的男人。当然,这是一项恶搞行动。背后的用意是,对女性诸多要求时,也应该看看男性贡献了什么?这反映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她们说:“恶搞主要以创意方式,激发新的性别角色想像,以打破传统的性别象征意义,进入新的性别想像和主体位置,学习对男人提出要求。”



Wednesday, March 7, 2012

群英会(47):吞得下吗?

吞不下的无名英雄

我们不乏斗争,特别是对抗霸权和不公正运动的历史。人民力量是大马社会内不曾中断的传统。

这个传统不让单一种族或社群专美。它概括所有民族,巫裔、华裔、印裔和东马沙砂土著。当大家对不平等,不公义事件看不过眼时,凝聚而成的群众力量开始发挥影响力。



不是所有斗争都能收割果实,成就英雄人物。有些取得局部成功,有些还在长期抗争,参与者来来往往,进进出出,或许某些人离队和放弃理念,但不乏坚定的支持者。

个人主义抬头的年代,人人都强调“我”。掌权者对“我”的控制越少越好,我有我主张和想法,同意与否是你阁下的情。

当很多个“我”组成“我们”之后,伴随民意而来的声音必须获得掌权集团的重视,否则“我们”群起斗争反抗,你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Sunday, March 4, 2012

群英会(46):自己来,做主人

人民,做自己的主人
当人民的醒觉意识提高时,他们对政府的要求从平面的检视上升到立体的行动诉求。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因为任何政治人物的下台,人民亦能活得很好,甚至更好。

这种对政治和民主议题的从容,让人民放慢对政治人物的依赖,不再盲目崇拜政客,也不急着把政治领袖视为解决所有难题的万灵丹。



建国55年的马来西亚,到底是一部什么历史?有者认为,这是一部摆脱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历史。也有人觉得,这是一部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享共治的历史。

也有人不客气的说,马来西亚史就是当权者的历史,从联盟到国阵,凸显掌权集团的丰功伟绩,细腻的“社会工程”让人忘了其他。

其实大马的历史是一部对抗霸权和不公正的运动。从独立前的反葡萄牙、反荷兰、反英帝国主义和日据时期的抗争,到不同意识形态阵营朝争取独立方向迈进,每一个篇章皆追求解放,奔向当家作主的目标。



不过,这些努力的成果,最终被亲英阵营垄断。早期的人民运动人物遭亲英份子打倒,殖民者支持和推崇维护他们利益的阵营人物。

非主流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记载往往遭轻描淡写,低调处理或藏在某个不见天日的角落。掌权者眼中没有“认证对待历史”的字眼,历史常常被误解,扭曲和颠倒。

Tuesday, February 21, 2012

群英会(45):蔡林辩论后的两道问题

我们学到什么?期待什么?

好啦,一场被主办当局称为“世纪之辩”的蔡细历和林冠英政治辩论圆满落幕。接下来,我们应该问两道关键问题,即我们学到什么?期待什么?

这场史上马华总会长和行动党秘书长的首次政治辩论,让双方有机会在同个平台较量,接受公众的检视,这需要勇气和承担。蔡林平时者都在各自舒适的舞台向对方隔空喊话。



辩论期间蔡细历占尽主场优势,在支持者的打气助威下,从头到尾皆炮轰火箭和林冠英,目光不时停在林冠英身上,眼神交流之余仿佛告诉着林氏“两线制就是两种族制”。相对的,林冠英收起平日的斗士作风,改以斯文的看稿申述观点。

双方皆无新论述出台,仅换个表达方式,重复耳熟能详的论述;少了全民视野的高度,政策的深度和涵盖面的广度。

问答环节中,二人都回避某些问题,蔡细历没回应“巫统是否利用马华以华制华”,林冠英也不答“如何阻止伊斯兰党落实伊斯兰神权国”。或许这与首次辩论,缺乏经验和时间有关。



现场观众的情绪控制和提问内容(多人离题)是另一个美中不足之处。其实观众的情绪,早在傍晚5点辩论开始前已经被点燃。

Saturday, February 18, 2012

群英会(44):政治辩论,迈向民主的另一步

政治辩论,民主的操练
政治世界必备的一件东西,也是大马急需的,就是一个更好的政治辩论方式,我们需要重新发掘民主辩论的珍贵之处。

南京大学任东来教授指出,用和平的竞选及选举来完成历史上充满杀戮血腥的政权更替,是英国人对现代政治的伟大贡献;利用电视辩论来实现政治的社会化和平民化,则是美国人的一大发明创造。



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在民主社会下“多些理性辩论,少些谩骂”值得提倡和鼓励。

自由表达、勇于批评和虚心受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当然,并非所有的意见表达都能转化成公共政策,间中的取舍往往需要通过辩论。

政治领袖在透明、公开、公平框架下的意见博弈,论点搏战的程序中,以最大限度达成共识与和解,以满足各方的最大利益。民主辩论让人民站在更高点,检视和评估政治领袖提出的献议。

对于意识形态缺席,泛政治化的大马社会,辩论能让选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射到具体的政策议题上,而电视辩论有利我们走向更成熟的社会。



蔡细历和林冠英在周六(18日)的“两线制会否成为两种族制”辩论,虽说不是真正的电视辩论,并非全民观赏。唯有收费电视台ASTRO的观众才能见证现场直播,余者只能上网youtube观看,或之后看录制光碟。

这场1小时的王者之辩是短暂的,其效果和影响却不能被忽视,蔡林要在华裔被视为倾向反对党的氛围下,实际解答“大马华人在政治十字路口:华人在来届大选何去何从”问题。

他们各自阐述施政理念,让我们从中揭示对方的政治内涵和素养,理想的政治模式,以及关键的如何与友党互动。

Monday, February 13, 2012

群英会(43):莎丽扎的“过”和“去”

莎丽扎要“过”,但“去”得到吗?
或许莎丽扎身边的幕僚说,反对党猛攻牛案是和她过不去,因为反对党和谁都,并谏言说,别和自己过不去,因为一切都会过去

养牛弊案不是往事,不会就此过去,就算她和家人过不去,事情也不会过去;期盼答案的人民不会放她过去,因为最关键的课题还没过去

若政府要过下去,就拿出答案和诚意,告诉人民真相,让事情真正成为过去,轻装上路。误判“已过去”,将让国阵附上政治代价。



休假3周的莎丽扎周五(2月3日)回国后,风尘仆仆投入工作。休息期间,她前往麦加圣城,恳求上苍给予指引,尔后跟着指示和自己的判断走下去。

不晓得是凑巧,还是预先安排,莎丽扎回国后周六(4日)前往霹雳,以巫统妇女组主席身份出席“霹雳国阵妇女组备战第13届大选集会”。周日(5日)则以妇女、家庭和社会发展部长身份巡视吉隆坡妇产科病院。

平时只披上头巾的她,鲜少戴头巾。惟,周六和周日的两场活动,她都戴上纯白色头巾,与平日亮眼红色或鲜艳颜色有很大差别。有些消瘦的她,依然维持一贯笑脸盈盈的态度。



不过,她却以强悍姿态发表示,不低头、不辞职和不退让言论,宣告自己和妇女组不是弱者,明确地不向逼宫压力妥协。

她将自己的命运交给纳吉定夺,明显是把球踢给首相,姐妹们的支持是其后盾力量,让她执行部长和妇女组大姐的职务。

这个如意算盘是否打得响,还有待纳吉的态度,警方、反贪会和政府委任稽查国家养牛中心账目的普华永道公司的调查报告。

Tuesday, January 31, 2012

群英会(42):安华与性爱短片2.0版

放手,也会有收获

安华还来不及延续肛交案无罪释放的喜悦,这边厢却发生两宗与其相关的事情,令他最近比较烦。

首先总检察署决定针对肛交案裁决提出上诉,接着拿督T三人帮成员之一的苏益又抖出另一部更为“惊人”的性爱短片2.0版。

苏益向立场分明的《马来西亚前锋报》独家爆料,再度挑战安华否认此事,或入禀法庭挑战三人帮。他选择该报,必然有其理由和政治计算。



他这次不提Omega手表,而是国际护照,要求检查安华的护照,确认去年1月12日至13日他身在何处。

Monday, January 23, 2012

群英会(41):龙年时事3大话题

龙年祝愿心想事成



壬辰龙年农历新年,大年初一的你通常做些什么?一般上离不开拜年道贺、送柑贺礼、出席团拜,或者在家看电视;当然近期盛行出国旅游(避年?!)新风气。

你是哪一种都无所谓,期间的亲朋戚友的相聚,老同学的碰面,除了聊近况、家庭、事业和前景之外,时事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话匣子。若打开,大家似乎有许多聊天不完的话题。

什么都可以谈,拿来八卦一番,这边厢调侃嘲讽,那边厢夸口称赞,反正口水乱溅,大家也都当着吹水,听后就忘,没摆在心中。



返回槟城老家,发现关心政治课题和政治人物言行的朋友还真不少,他们对时事的关注并没降温。聊起政治就七嘴八舌,伟伦不绝耳。

总的来说,他们关心的时事课题离不开3大范围,即何时大选、政治人物的动作,以及贪腐课题。

Thursday, January 12, 2012

群英会(40):我的2012年清单

2012清单,期待中的事务

2012是动荡的年份,外国如此,国内亦然。充满变数的日子里,沉稳淡定是应对的必要条件。

不敢奢望太多礼物从天而降,除非自己活在童话故事内,不然任何东西都有其必然性。



东姑拉沙里在去年红极一时的《投票啦》短片中说:“马来西亚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是国家面对很多问题,我无需一一道出,大家都知道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与制度、领袖和态度有关。缺陷的曝露,正好告诉我们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是下一个动作。

新的一年里,稍微梳理自己对国家的期盼后,整理一份清单,这是我的期许,相信也是很多人的共同期盼。

今年应该是第13届大选的年份,关键是什么时候选举?上半年?或下半年?我没有答案,面前的水晶球也说不准,除非那颗水晶球来自首相官邸,或者能与罗斯玛通电话...



朝野的大选目标锁定在“布城”,一场龙争虎斗已上演。这是推动国家民主化的重要过程,我们的政治应该往上升,而非向下沉。

70和80后的青年是国家栋梁和未来的希望,这批在全球化和科技时代成长的青年,拥有不同的视野,经常出现与主流不同的观点。

Sunday, January 8, 2012

群英会(39):纳吉的一字记之曰:战

关键字--战



有些人以一篇文章总结过去一年,另一些人则以一句话交代整年运程。如今大家更热衷选择一个汉字,概括整年走势。年度汉字成为追捧目标。

首相纳吉在2012年元旦献辞中提出“新马来西亚”概念。预料论述内容将在日后进一步丰富,效应也会扩大。这是纳吉3年前提出“一个马来西亚”口号后,另一项主导舆论的政治论述。

前首相马哈迪在90年代初曾提出“新马来人”论述,背后有着非常精密和细腻的政治计算。



如今,纳吉誓言打造的“新马来西亚”亦离不开政治算盘,说得白一点就是选举策略,冲着选票而来。

属蛇的纳吉在龙年面对不少挑战,但最大的考验是第13届大选的存亡战役。

对于政治人物,特别是执政党党魁而言,没有什么比继续执政来得重要和迫切。赢得大选,继续执政是纳吉最重要的工作。

丢失布城,所有转型计划和发展项目将落空。若失去政权吉不仅面对成为国会反对党领袖身份转换的尴尬,同时也可能遭党内逼宫,面临下台威胁。



来届大选是人民对纳吉/国阵的信心公投,也是他担任首相后第一场大选,新首相效应能否奏效胥视他的选战和调兵遣将的策略。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大选。

纳吉能否赢回国阵引以为傲的国会2/3议席优势将成为评估国阵“大胜”的主要指标。

Saturday, December 31, 2011

群英会(38):行动,2012方向

行动,行动和行动

“根植于政治最深的是道德。...没有共同拥有和普遍树立起来的道德价值和责任,也就没有法律、民主政府。国家必须保持真正的人性,换句话说,国家必须是有精神、有灵魂和有道德的。”——哈维尔《政治、道德和教养》


哈维尔,这名从作家、剧作家、异议者,和平革命家,到捷克总统的领袖走了,留下许多有思想意义的著作。他的作品中多次强调“道德”,叙述道德和政治的关系。

其中一篇《政治与良心》中提到:“在这个世界中,诸如正义、诚实、叛逆、友谊、背信、勇气或同情这样一些概念,有着和实际的人们及实际生活的重要性相联系的全部切实的内容。”

一旦这些特质遭扭曲,将改变社会秩序,人民应该坚守这些品格作为反抗。我们看到,今年世界各地人民都因不同理由,站出来,走上街,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以及改变旧制度。

民主的理想从未完全付诸实践。过去许多所谓的民主社会往往成为寡头政治社会,利用民主的词汇堆砌空洞的政策,以美丽辞汇粉刷以维护所谓统治阶层代表多数的谎言。

从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英国200万人大罢工、莫斯科的选举弊案游行,到中国广东省乌坎村爆发了村民反对土地征用的示威,无权者使用自己的方式抗争。



“无权者的权力”是哈维尔大力宣扬,反对极权统治的利器之一。结合所有无权者的力量,引爆一股难以想像,甚至迫使政府让步的正能量。乌坎村事件,村民们展现尊严和纪律,印证了这点。

Sunday, December 25, 2011

群英会(37):我不相信2012世界末日咯...

2012年,激荡的一年

岁末将至,再过数天将告别如过山车般,起伏波动的2011年。充满未知数的2012年向我们招手。

玛雅人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特别是12月21日。你相信吗?我不认为如此,自己不了解玛雅日历的推算法。



我能肯定的是,明年大马政坛将比今年更有看头,大选戏目将上演,朝野政党摩拳擦掌,候选人兴致勃勃,人民万分期待,大家各就各位准备完成建国55年后,最精彩的选举嘉年华。

走过2011年政治风雨路,纳吉和安华、蔡细历和林冠英、卡巴星和巴拉尼威等重量级领袖的舞台,从来不缺观众和掌声,敌对阵营则给予嘘声回报。

虽然大马政坛不是一条汹涌澎湃的长河,期间从联盟到国阵、左派运动和马共斗争、社阵到替阵和民联、莫名其妙的第三股势力、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人民的政治醒觉、非政府组织角色,以及公民社会力量等,这些都构成政治历史的斑斓画卷。



这是历史河流冲洗出的瑰宝,也是文明政治之花。明年结成的果实将比今年更丰硕,花儿也盛开得特别灿烂。

Monday, December 12, 2011

群英会(36):改变,或被改变

改变,万变不离其中
公民社会的崛起,令某些不想改变,思维守旧的人不悦。他们不习惯这个有活力和动力的社会。

这些人总要霸占其他空间和领域,不断强出头,以声浪和气势压倒一切。他们不晓得文明对话,常以粗暴方式回应。

转眼间,距离告别2011年只剩3周。走过49个星期,马来西亚不仅长大了,人民也变得成熟,政府更愿意低头聆听。



4月的砂拉越州选举,我们看到城市选民求变态度,冲击在位25年的泰益,让他几乎成为乡区首长。新政治面貌带来新气息,但人联党却陷入党选漩涡中。

7月的那一场净选盟万人游行,激发无限想像力,再次惊动国外媒体,错误示范遭来恶评。《经济学人》文章被涂黑和删除令人啼笑皆非。

9月中旬,纳吉在大马日前夕的电视直播演说宣布,一系列松绑措施,修改和废除过时法令,人民不吝啬给予掌声。不过,替代法令未出炉,忧虑的感觉还是很真。

11月提呈国会的集会自由法案,引来褒少贬多评价,政府低头修改后,依然无法满足公民社会的要求。



Tuesday, December 6, 2011

群英会(35):巫统大会和大选备战

大会结束了,号角却未吹起

若今年的巫统大会是来届大选前的最后一次,那么巫统应该好好拟定赢得民心的选战策略,不再迷恋昔日的威风史,忽略强化组织和争取选民的实际工作。

纵观过去5天的巫统大会,虽说聚焦大选,凝聚力量,枪口对外,但实际的战略和战术讨论却相当零散,特别是领导层总结的内容仅以推高士气为主调。



唯有老二慕尤丁的总结演讲略有提到,过去1年已完成两趟全国走透透下乡视察民情活动,并圈定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选区。

他将与3位副主席和最高理事讨论,确保这些特别议席能在大选中获胜。惟,他不进一步透露更多详情;老大纳吉也没延续讨论这议题。

纳吉认为,巫统大会成功完成4大目标,即巫统是团结与稳定的政党、做好迎战大选的准备、支持政府的转型计划,以及巫统能够领导大马迈向辉煌。上述4点也是代表辩论的主轴。



191个区部领导组成的2700名中央代表,更关心切身利益和候选人课题,否则纳吉也不会在大会前的党主席汇报会上多番强调“胜算”和“尊重领导层的决定”。

Monday, November 28, 2011

群英会(34):巫统,你必须关注他

巫统,你必须关注的

周二(11月29日)开始连续5天,没有什么新闻比巫统代表大会更重要。这是政治嘉年华会,有人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有人内敛稳重,理性议政,大家都在秀看家本领。

纳吉将呈交施政成绩单,汇报过去一年的政经转型成绩,接受党员质询。他的两场演说,开幕的政策演词和休会的总结演词将是第13届大选的关键温度计和风向球。

犹记得去年10月大会时,大家已旁敲左击大选日期。一年过去了,国会还未解散,猜谜音乐也不曾中断。



今年11月杪的大会,我们继续猜,不断猜,猜到2013年4月24日国会届满前,总有对的一次。惟,许多人认为,纳吉可能在近期内或明年初解散国会。

但他准备好了吗?巫统和国阵完成转型了吗?候选人有着落吗?选举基金充裕吗?如何不被拦截?这都是胜选的必要因素。

Saturday, November 26, 2011

群英会(33):理想主义者的从政故事

赛胡先阿里,一名理想主义者

今年3月,前首相马哈迪(86岁)出版《医生当家》回忆录,但被批评为一本自圆其说的回忆录,通过文字的堆砌证明自己不是独裁者。

8个月后,一名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的政治领袖,即赛胡先阿里(75岁)出版《政治斗争回忆录》,记录“赛方的故事”。



两者都是专业人士,都有Dr称号,马哈迪是医生,赛胡先是博士兼马大教授。虽然他们都经历独立前和建国后的政治动荡期,但两人的政治理念、领导方式和性格作风截然有别。

大家非常熟悉马哈迪,但赛胡先呢?很多人对他相当陌生,《回忆录》是了解他的想法、观点、处事态度,以及踢爆一些重大事件的最直接方式。

《回忆录》分成9章,第1至第3章叙述他的成长、大学和学术故事。第4章是他的政治启蒙事迹。



第5章则专注谈人民党的故事,如前主席卡欣阿末、人民党(PRM)易名为社会主义人民党(PSRM)、尔后又恢复人民党,以及自己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事件。

我对人民党两度易名的故事较感兴趣,可惜着墨不多。赛胡先不赞成,卡欣阿末于70年代修改党章纳入社会主义字眼,赛胡先甚至杯葛当年在登嘉楼举行的修章代表大会以示抗议(127页)。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1

群英会(32):公正党与华团

安华、公正党、华团、华社
安华和公正党向华团释放善意,伸出友谊之手,从现场的出席率和问答的踊跃,蓝眼心中有谱。惟,并非所有受邀华团都赏脸出席,其中一个缺席的华团直接说明支持首相纳吉的立场。

安华的号召力,似乎没有受性短片和法庭案的太大打击。他的演说技巧,不管是煽情的户外群众演说,或五星级酒店宴会厅内的温和演讲,都能吸着出席者的眼球和注意力。

他在11月8日举行的公正党与华团领袖聚餐兼汇报和对话会上,以生动的讲故事方式,让全场约200名出席者静静地聆听。



这场对话会是公正党首次高调、公开和大规模邀请华团领袖聚餐及对话,几乎所有党领导层都出动,以及华裔国州议员,但身体不适的党主席旺阿兹莎缺席。

出席的党领导层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桌子,争取与华团领袖交流的机会。惟,座位的安排却让出席者有了话题。

Monday, November 21, 2011

群英会(31):我们又错过对话空间

别让性太承重,来谈谈吧!

大马谈性,是避忌的,尤其公开场合谈性说爱,更是一种神秘不可碰触的禁忌。这离不开封建保守的传统和禁锢因素,社会也因此延伸许多性愚昧及无知。



尽管如此,谈性的大有人在。某些人划地为限的在小圈圈内,摆出一副我就是道理的架势,甚至立作将之宣扬。效忠丈夫俱乐部出版,已被列为禁书的《性爱宝典》就是一个例子。

11月上旬的“性取向自主”运动经一份马来文报章封面报导后,短短3天成为大课题,警方查禁、政客发言、保守组织开炮,以及公民社会声援等,我们再次见证保守势力和进步观念的碰撞。

惟,在泛政治的大马,许多保守者躲在非政府组织名义下,进行政治炒作,缺乏论述基础,无法取信于人,更妄论思想交锋。



我们可以很理性和客观谈性说爱时,国营电台“爱FM”每周五早上11点的“爱要性福”单元说明我们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