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电影短片.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电影短片. Show all posts

Friday, October 2, 2009

最后的罗惹《Rojak》

大马的罗惹,什么都来一点的精神

近期的马新美食之争,卷入的食品包括海南鸡饭、肉骨茶和辣椒螃蟹等;还好未听闻罗惹的争议。

Rojak》是15Malaysia压轴短片,一部「什么都来点,什么都有少许」的精神。

它是唯一全程泰米尔语的短片,没有演员,只有配音,突然觉得同时要看字幕和短片还真辛苦。无法掌握友族语言是吃亏的。

Rojak内有各种佐料、酱料和味道,生活亦如此。大马的多元,情况需要时就是宝,否则就是草,任人践踏和羞辱。







我们都强调多元,响往多元,追求多元,真正的多元来到面前时,又觉得很矛盾,太多分歧、冲突和不协调,难以融入多元大缸。

Rojak优点是兼容性很强,你要怎么做都行,最重要开心就好。多元社会也该如此,凡是无需太执着、认真、紧绷、严肃,偶尔的轻松幽默,自我调侃是最佳润滑剂。

15Malaysia开创大马历史,电影史上的突破,也是我自己的小尝试。我不在行电影,所以之前不曾介绍影片或短片。

这15部短片的概念太棒了,一定要广为宣传,让大家告诉大家,大家的大家一起欣赏和讨论,提升我们的水准。

完成15短片的简介和观后感,参阅他人的影评后,慢慢建构自己的观点... 一切有待改进中,诚心邀请各位不吝啬给以指教。

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09

廖中莱处女表演,捧场啦!

样子老实的廖中莱,演起戏来还不赖


Healthy Paranoia》是卫生部长廖中莱,一名被看好仕途无量政治人物的处女作。


是的,他在做戏,演习中。惟,演回自己。他比聂阿兹和再易依布拉欣好,却不及真正的演员凯里。







他的动作和表情不多,至少不会呆呆地... 表情最多的还是Baki,他才是演员。


廖中莱的新闻秘书林钊盈是我的额外收获,他比老板更严肃。嘻嘻...


突然想起,改次的短片也可以邀请马华的「许冠文」--冯镇安出来主演或客串,肯定有市场。


由他和凯里合演,加上鱼头林良实就很棒。同意吗?!


另一部是较为沉闷的《Lollipop》,与恋童癖有关的棒棒糖故事。







它在说着失踪女孩和怪叔叔的事情,没有大人看管的小孩曝露在危险环境下,分分钟都有危险。逃过色情狂,可能避不了贩卖小孩集团。


治安遭了? 儿童太值钱? 父母疏忽失职? 儿童脆更弱,缺乏醒觉和自我保护? 还是坏人数目激增?...

Monday, September 28, 2009

凯里秀完,威完整场的《Meter》

最值得的期待,没令我失望

Meter》短片全程只有一个焦点,就是凯里。他的形象,特别是眼镜、谈话内容和动作都很草根。

他曾说,戏内对话和自言自语是自嘲表现,似乎在嘲讽自己,从足球表现(他是大马足球联合总会的副主席)、到政治、跳槽和英文等,都是你我熟悉的话题。

他以老百姓的语言方式吹水,没有字正腔圆标准的英语,或很baku的国语,只有巴刹的混杂马来文,如Eat wind和Wash eye。

由他饰演司机,在车上侃侃而谈,而不是在咖啡店吹水,效果比较好。充满讽刺







其中一位巫裔(Baki Zainal)乘客在下车前说:「叫我学华文,我讲华文又不当我是马来人!」。哗,绝...

除了凯里之外,其中还有黄明志、Amber Chia,以及Jason Lo(与凯里一起搞My Team足球队的伙伴,前Hitz FM DJ)。

短片的结尾是凯里和黄明志,两人都沉默,好像要说又不敢说。期待他们的对话,惟他们没有太多交流。

经典画面是凯里赠送马来短剑给黄明志的戏段,最后凯里说:「Apa susah,ada lagi...」

他们被对方族群视为种族主义者。凯里是华裔心目中玩弄种族课题上位的典型巫统人;黄明志则被(马来文主流报章)批评为沙文主义者,在改编《Malaysia Kuku》中歧视巫裔和回教。

两人都是不同层度的「强烈」种族人,他们在戏中「以剑会友」能否淡化族群色彩呢?

马来短剑,装饰品而已啦。或许黄明志也赠凯里两句族魂林连玉的名言:「对付破坏最好的方式是建设!」

若有时间,不妨登入网站看看网友们的观后感,蛮多人留言哦。

Friday, September 25, 2009

偷情与偷拍;妓女与嫖客

偷情、偷拍;妓女、嫖客;日蚀、零钱...

9月8日至今,停了两个星期多没跟进15Malaysia短片进展。如今所有短片已完全上载,现在才来写,真的有些迟...

不管怎样,还是逼自己写,这是难得由大马导演自发性进行的短片运动,以真实、反讽、嘲讽、灰色、幽默方式记录多元社会的形态。若不把这些事务记录下来,恐怕对不起自己。

Gerhana》拍的是偷情或政治。简单的布景,从新闻报道的政治事件中,看着这对偷情男女讨论时事课题,冷冷的...

导演李添兴还把奥巴马称赞大马的新闻放在最后一段,赞弹由你评定。







最绝的还是情夫的偷拍动作,它告诉我们原来最可怕的人可能就是你身边的人。

Daphne Iking是短片的女主角,穿着黑色晚装,性感非常。

另一方面,相信《Duit Kecil》是唯一环绕妓女为主题的短片。

从嫖客和妓女的零钞带出日常生活和通货膨胀的问题。小市民的生活就算辛苦,也得发泄...







它没有色情成分,更谈不上情色,也不具露骨、露股、露点、猥琐或淫意成分。

这部短片引起道德讨论是自然的现象,没有争议才怪。或许我们都习惯了尺寸,知道界限范围。

有时我们麻木到连道德卫士的反应也能预先计算,甚至拟定回应版本反驳他们的论调。

悲哀哦,多元没有让我们进步,反而限制我们的想法,绑手绑脚地套住我们的创意革新思维。

大家可以留意讨论区的留言,或许有不同的收获和启发。

Tuesday, September 8, 2009

劲搞笑,有型后又行到...

《Slovak Sling》,笑‘告’死人啦,哈哈

不知不觉,15Malaysia短片已经来到第9部,还剩下6部而已。

9月4日起播的《Slovak Sling》是讲述政治人物被收买跳槽的故事。贪得无厌的政治人物,连衣服、裤带和长裤都要... 服了他

这是Wong Ming Jin执导,演员包括擅长搞笑的艺人Harith Iskandah。最令人我感意外的是,著名部落客兼前(真的很久以前)国营英文电台DJ张家扬(Patrick Teoh)也参与其中。







张家扬在短片中脱剩内裤(露出一点点啦),牺牲不小。当然Wong Chee Wai的牺牲更大,他的内裤非常明显,Hush Puppies...

若我没记错的话,张家扬因为在愚人节当天开玩笑,以煮鸭子的故事遭人投诉,最终离开电台。尔后发展自己的栋独笑节目(stand-up comedy),笑弹讽刺政治人物,通过那张厉害的嘴巴反讽社会现象。

My Photo

采访一些晚宴的节目中,曾观赏他的短剧,非常“抵死”,他的口头禅是“Niamah”!所以他的部落格名字也是Niamah。

他把Niamah(你呀嘛)精神发扬光大,就好比赖绍光推广Tulan(肚懒)字眼一样。

张家扬在部落格说明:“THIS BLOG CONTAINS STRONG LANGUAGE. READER DISCRETION IS ADVISED.







一流的鸟人本色,犀利直接的笔锋,佩服,佩服。

Friday, September 4, 2009

一个未来的祖国

泥沼,一个未来

这两部短片都探讨“国家”和“制度”,少了笑料,多了一丝丝的沉重。

Lumpur》以部分黑白和访问凡夫卒子方式,道出他们对“Tanah”和“Air”的认识,以及他们对“Tanah Air”(祖国)的期盼。






短片简介:A modern, poetic and beautifully constructed ode to Malaysia – its common people, places and enduring spirit.

Tanah+Air= Lumpur; 泥土+水=泥沼,不适合居住吗?也不哦,片中最后一幕是喝了那杯掺了泥和水的液体,再经过滤后,就可饮用。

 它适合在国庆日期间播放,

另一部是《One Future》,所有东西都OK,就是制度除了问题!






短片简介:An edgy and powerful science fiction story of a society where everything is perfect, except no one is allowed to speak.

哦,这次蔡添强演回自己(有人说是啦),因为那把熟悉的手铐。若有的选择,没有人希望自己被扣上手铐,除了台湾阿扁主动要求之外。

短片的文案,绝对值得细嚼。但我不知道,蔡添强的嘴巴喊了什么?但也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被捕了...

Wednesday, September 2, 2009

Halal, la la la...

Halal就是酱的咯?!

什么是Halal?相信华裔都知道,但并不完全了解,也不清楚真正意义。

这部8月26日开播的《Halal》短片讲解了一些,但并不全面。由于执导者是Liew Seng Tat,以戏剧和喜剧方式拍摄,或许会引起一些回教徒的不满,免不了出现争议。







这是一部华人探讨Halal,对Halal错误认知的写照。Adibah Noor演得很传神,Puan Ong的角色很那个,那个,就是特出,尤其是她那句:“Saya masak ayam, bukan babi. Babi, babi, babi, babi, babi.” 为何重复5次babi呢?

它那只鸡很“抵死”,旁边由挂着“鸡骨茶”字眼的比基尼美女衬托,蛮搞笑的。我最喜欢结束前的la, la, halal...

犹记得,采访期间首次接触Halal字眼时,不晓得如何正确翻译。同行们七嘴八舌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回教徒可食用”的翻译。

可是“回教徒可食用”太长,拗口难念。最后发现“清真”更简易清楚,清真就表示符合回教交易,也意味着回教徒可食用和使用。

之前曾发生中国制造的餐具含有猪骨成分,违反清真教义;同时餐具的龙吐珠图案类似《可兰经》的经文,引起一些争议。

另一部在8月28日上幕的《The Son》则有点像推销Proton Wira似的,90%戏份在车内拍摄。







再益在戏中客串一个角色,故事简介:
A teenage Chinese witness to a racially motivated assault is being driven to the police station. A quiet reminder of the dangers of inter-communal suspicion and conflict.

Sunday, August 30, 2009

来点清淡,深思的...

政治的口味太重,来些清淡,润喉的短片

自8月19日雅斯敏遗作《Chocolate》推播后,停了一个星期多未提到15Malaysia短片的进展。

趁着马华蕹菜厮杀到天昏地暗期间,暂时不谈一甲子历史政党的党政事宜,未来两个月还可以慢慢谈。

《Chocolate》后,来了一部由聂阿兹讲《可兰经》的《The Tree》(8月21日播),执导者是Amir Muhammad。若能增加聂阿兹的戏份,比如走出版公室亲自种树,效果会更好。







虽然没有笑料,相对比较闷,却能引人深思和了解多一点回教,也让我想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短片的说教味道非常浓,这也符合聂阿兹的回教长老身份。他的戏份不多,全程都在吉兰丹州务大臣办公室拍摄,其余的画面多数来自丹州最著名的Siti Khatijah巴刹。

8月24日播出Linus Chung 执导的《House》。它从硬体的“屋”,延伸到内心渴望的“家”,道出面对逼迁的困境。







4分钟的短片,说出两个故事,带出两个社会现象,校园和现实生活情况。原来孩子们在学校已经追求,最大、最美、最长、最豪华、最昂贵、最、最、最...

一切都是Malaysia Boleh的延伸版。这种浮夸式的Boleh应该继续存在吗?我们追求正面,具积极和生产作用的Boleh,而非缺乏实际意义的最长沙爹、最大国旗、最高月饼... 醒啊

对了,雅斯敏也客串演出。我们怀念你,雅斯敏!

Friday, August 21, 2009

大馬的巧克力,会甜嗎?

雅斯敏的巧克力,甜中带酸,苦中带甘
「我们这种人这里没有机会的,你去那边才有机会。这里是给他们那种人而已...」

哗!老-Ehh... 多么直接的话,相信很多华人都曾萌起的念头,或曾说过的话,特别是满肚子牢骚,遭遇不公平对待的非巫裔人士。

记得小时候,一位年长的亲戚对我说:「我们(华人)是一等良民,二等公民,三等待遇。」
一等良民:我们奉公守法,没有犯罪记录,准时纳税。
二等公民:土着与非土着之分,特权和优先权挂帅。
三等待遇:头等给了政客,二等给了土着,留给我们这些「一等公民」的就是「第三等待遇」。

巧克力》是雅斯敏有参与(指导)的短片,另一部参与(演出)的是《House》。这也是她的遗作。







只有2分钟16秒的短片,能带出多少讯息和反思呢?

第一次看不会有特别感觉,来回看了数次后才有不同的感触。记得一定要看至少两次。

故事讲述华裔杂货店少东不愿听从单亲妈妈的劝告,到邻国(据说是新加坡)升学。

这时一名巫裔女学生(Sharifah Amani)来买电池,他却拿出奶瓶。尔后少女要买20仙的巧克力,怎知她只有15仙。

这时声音很尖的妈妈催出少年,令他不耐烦地向少女发脾气,可是少女依然很有礼貌的说声谢谢和抱歉,走了...

以为还有下文,怎知就这样结束了,留下想像空间,突然鼻子酸酸的...

应该找人接下去开拍《巧克力2》或《巧克力前传》。

《巧克力》的制作花絮,Sharifah Amani真的很可爱,很甜,就像巧克力般。







陈伟智在这篇感性的文章写道:
短片在错愕中结束,好像说了什么,好像又没说了什么?欲言又止其实是留下很多遐想和省思空间。

张子夫说雅斯敏这次拍得很艺术化,其实雅斯敏说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常常将肤色和宗教划分了自己。那对少男少女本来开始的本来就是单纯的关系,但是却被我们的偏见和刻版印象拉远了。

或许我们需要的,其实就是那块还没有送出去的巧克力,融化彼此的心,拉近彼此的距离。

Monday, August 17, 2009

15Malaysia登場了,别错过哦!

万众期待,粉墨上演,决不冷场 

暂时抛开勾心斗角的政治不谈,撇开补选激烈开打不评,也不理翁诗杰与张庆信之间的谁是谁非,无须知道这是马华抑或翁诗杰个人的危机,还是亿万富翁的存亡...

15Malaysia

我们聊聊15部短片更有意思。这是P1公司赞助的计划,15Malaysia网站写道:
这是一个短篇电影活动,由15个马来西亚导演创作的15部短片电影组成。这些电影探讨的不只是马来西亚的现今社会和政治课题,更招来了国内许多知名人物,包括演员、音乐家和政治领袖参与其盛。



您可以把这些影片当成是由15个马来西亚人为马来西亚人民制作的超酷小电影。

欢迎进入,找个舒适的角落。观赏我们的电影。看看我们的照片,我们分文不收。

东方日报》在8月17日新闻指出,在Youtube及Facebook急速走红、集合本地15名导演作品的「15Malaysia」正式推介,民众可免费线上观赏及下载。

可惜我无缘参与「15Malaysia」在吉隆坡时代广场举行的推介礼,也无法一次过看完所有14部短片。

为了表示对这计划的支持,我将它的布条植入部落格中。欢迎大家点击进入,没有版权,鼓励转载,欢迎翻印。

Lens and Guava
这15名导演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喜剧、讽刺、超现实、写实或悬疑的手法,传达本身对马来西亚的各种课题如种族主义、贪污及贿赂、大马足球、英语、清真食品、回教银行、恋童癖、言论自由、经济低迷等课题的看法。

这些导演当中包括在不久前离世的雅斯敏、扬名海外的华裔导演何宇恒及陈翠梅等人,而其中《巧克力》和《房子》更是雅斯敏的遗作。

雅斯敏所执导的遗作《巧克力》将在本月19日开始,正式在官方网站www.15malaysia.com上播放,而在《房子》中则客串演出小男生的学校老师。

张子夫在推介礼上表示,「15Malaysia」的概念是希望从15位不同导演的观点出发,制作出他们眼里的「马来西亚」,与民众分享。他希望「15Malaysia」的15部短片,除了可以为民众带来娱乐之外,也可以引发大家深入思考「马来西亚」的意义。

「15Malaysia」的官方网站于8月17日午夜正式开放,由黄明志担纲演出的何宇恒作品「Potong Saga」率先出击,短短的19小时内获得超过800次下载,而Facebook的支持者人数也急速上升至超过1万2000人。







密切跟进这课题的陈伟智表示,對很多人而言,15Malaysia最新鮮的賣點便是有政治人物和爭議性人物的參與,但張子夫強調,他們沒有特別議程,也不會特定將政治人物參與作為賣點。
“我們找政治人物參與,主要是因為他們也是公民呀!我們是想找馬來西亞名人參與演出,於是便想到不如找一些政治人物進來。我們也不想有那一派的政治色彩,所以我們同時邀請國陣和民聯政治人物參與。

“我們設下幾個條件,一是我們有絕對的主導權,不能背後有任何政治議程。第二則是我們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導演也好,名人也好,都是平等。”

他說,他沒有想到的是,他以為很難服侍的政治人物卻成為了配合度最高的演員;專業、準時、態度好!

Wednesday, August 12, 2009

期待8月17日

15部短片,15则故事,15个期待,15个现象,15位客串

8月17日将上映《15马来西亚》的短片。之前报章已经略有介绍,省口水和手力解释。

值得期待的原因是拍摄的导演(多位名导如已故雅斯敏、何宇恒、陈翠梅等)、客串演员(廖中莱、聂阿兹、凯里、蔡添强、仔益、黄明志等)的表现、故事情节,以及导演欲表达的讯息。

 制作单位已经架设4语网站,有Face Book和Twitter供支持者跟进其进展。
In what may be this year's most talked-about popular culture event, politicians will join actors, singers and other personalities in the 15Malaysia project which is helmed by singer-songwriter Pete Teo.

Sources said the project, which was privately-initiated and apolitical in nature, would revolve around 15 short films directed by 15 filmmakers, from award-winners Yasmin Ahmad, Tan Chui Mui and Nam Ron to directors like Linus Chung, the Suleiman brothers and Kamal Sabran. A peek at the project's website www.15-malaysia.com shows that all will be revealed on its Aug 17 launch date.

 "These films not only deal with social-political issues in Malaysia, but also feature some of the best-known faces in the country, including actors, musicians and top political leaders," says the website.

"You may think of them as funky little films by 15 Malaysian voices for the people of Malaysia."

(From left) Pas spiritual adviser Datuk Nik Abdul Aziz Nik Mat; Health Minister Datuk Seri Liow Tiong Lai; and actress Daphne Iking are some of the personalities featured in 15 short films on Malaysia’s diversity.

The films feature a diverse range of actors and personalities, including Harith Iskandar, Adibah Noor, Amber Chia, Sharifah Amani, Jason Lo, Ida Nerina, Patrick Teo and Daphne Iking.

It is learnt that some politicians, including Pas spiritual adviser Datuk Nik Abdul Aziz Nik Mat, Liow Tiong Lai, Khairy Jamaluddin, Tian Chua and Datuk Zaid Ibrahim.

Sources said the 15Malaysia project was in support of Prime Minister Datuk Seri Najib Razak's 1Malaysia concept. They said it was made in the spirit that Malaysians should not b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skin colour or religion, but on citizenship.

The video, which saw more than 120 participants from the arts and film industry taking part, became the third most viralled video in the world for a week, according to London's Metro newspaper.

A viral video is a video clip which gains popularity through the process of Internet sharing, typically through email or instant messaging.

我在黄明志的部落格看到他有份演出的《Potong Saga》预告片,很‘抵死’的那种... 不晓得其他作品如何?!非常期待。






他在部落格中写道:“這15部影片即將在八月17號舉辦首映禮, 身為主角之一的我當然會出席.. 但是…聽說現場出息的人還有…

曾經要讓我死得很難看的巫青團團長凱里(前駙馬爺), 還有之前跑去台北找我 “喝咖啡”, 並試圖對我洗腦的衛生部長廖中萊 (果然很會洗, 洗到變衛生部長).

只是擔心說…本來很開心的一個盛會, 不知道我的出席會不會有尷尬的味道…

總之, 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最好離我遠一點吧… 唉唷…別管那麼多先!”

8月17日也是槟城柏玛当巴锡州议席补选提名日,25日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