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马新关系.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马新关系. Show all posts

Tuesday, June 29, 2010

少了交流的桥梁还有意义吗?

丁点美景都没有的“景观桥”,马新如何谈?
桥梁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沟通和串联角色。两个地理位置遥望相对的地点,因为桥梁的存在而衔接彼此,促成人与物的往来,提升两地的交流。

新柔长堤蕴藏马新五味杂陈的关系,两国在纳吉和李显龙的努力耕耘带动下,双边关系步入收割成果阶段。

马新大桥再次浮上台面,会否暗藏玄机?转机?良机?危机?

正当“纳吉罗斯玛”胡姬花在邻国开得非常灿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进入开花结果时,柔佛州苏丹依布拉欣周六(5月26日)提出重建取代新柔长堤的马新大桥,为马新关系增添“转弯”因素。



马新大桥,也称为“景观桥”,但它却以弯曲的外形设计而闻名。前首相敦马哈迪曾一意孤行,不理会新国的意愿执意兴建。惟,其接班人阿都拉任职后,以财政赤字为由,停止该计划。

先不谈设计建筑成本昂贵以及面子尊严事宜,若弯曲的景观桥落成后,势必成为马新关系的重要注脚,两国人民共同见证这段弯曲的关系。

马新大桥缺席予“南方门户综合计划”,该计划仿佛少了通道,形成没有灵魂的CIQ躯体。该计划总值25亿令吉,包括预计11亿令吉的马新大桥。



目前政府兴建一座链接关卡、移民和检疫大厦至新柔长堤的高架天桥,舒缓新山市区的畸形交通情况。



建议中的大桥桥底,可让船只川行,3/4的桥身在柔佛海域,其余的1/4是新国范围。若建成后,马新的海域路线也随着更改。

此举强化柔佛港口与新加坡的竞争优势,但是新国会否轻易放弃分割柔佛海峡的新柔长堤呢?

拥有86年历史的长堤旁火车铁道和水管皆有它们的任务,景观桥建峻后该如何妥当处理轨道和水管?

一般认为,新国在马新大桥的谈判中占更多筹码,有别与新国与大马针对马来亚铁道公司的土地谈判,因为马新大桥谈不拢对我国影响较深远。

新国外长杨荣文曾于2005年表示,该国有条件同意大马兴建马新大桥,即该计划必须为双方带来“同等的好处”,但却没有具体说明何谓“同等的好处”。

t

今年5月24日和6月22日,大马首相纳吉与新国总理李显龙完成双边会谈,达致《马来亚铁道公司在新加坡土地发展协议要点》(POA)共识。

两国同意,铁道公司位于新加坡腹地的丹绒巴葛火车站及关卡将在明年7月1日搬迁至兀兰,并至2018年搬回柔佛州新山。

该公司的在丹绒巴葛、克兰芝及兀兰的三片土地,以及武吉知马火车站的另三片土地将归还给新加坡。新国则以其他地段的5片土地作为交换。

两国的双边会谈专注于火车站土地和交换事宜,没有碰触其他课题,包括新柔长堤,或兴建取代长堤的第三通道。



不过,纳吉与李显龙之间的四目会谈是否谈及马新大桥和相关事宜则不得而知。

Monday, June 28, 2010

愿马新关系,花常开,达双赢,皆欢喜

马新关系开新花

延续首相纳吉于4月访美之行,成功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后,纳吉在5月的访新之旅,交出了另一份闪亮的外交成绩单,解决困扰马新多年的火车站课题。

牵涉领土争议,是处理马新两国外交关系中,最棘手和复杂的一项,特别是放在马新关系的脉络上,更显得左右为难。

纳吉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于5月24日在新加坡成功达致共识,以双赢方式为两国在丹戎巴葛火车站困局解套,预料将进一步推动马新关系,两国应该趁着这个好势头,顺势解决其他课题。



两国首脑也在6月22日于布城达致协议,将在3个月内(开斋节之后或9月杪之前)针对土地交换事宜达致最后决定。

李显龙也在上述会面前,赠送猫咪的玩具予纳吉,轻松且亲切的外交手腕,展现李显龙和其外交团队的智慧。

丹绒巴葛火车站和相关属于马来亚铁道公司的土地事宜,有其历史和宣示主权的意义成分。

1990年李光耀卸下总理职之前,曾与时任大马财政部长的敦达因签署有关火车站土地交换的协议。不过,马哈迪却没有执行协议内容,当时的共识形同虚设。

20年之后,纳吉与李显龙(也是李光耀之子)启动谈判机制,为协议注入符合两国利益的新元素,根据双赢精神的指导方向,为彼此争取最大利益。

协议的成功标志着,马新进入另一个互信境界。惟,协议能否如愿以偿和如期落实,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至少现阶段,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曾在同一个“马来西亚”屋檐下的大马和新加坡,屋内的感情关系已是时而晴天,时而下雨。

1965年马新分家后,两个近邻的关系提升至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课题,表面上马新关系非常亲近,互动频密;实际上,却常貌合神离,微妙的关系暗藏汹涌的暗流。

两国追求“和睦共处”,却又离不开各种矛盾冲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马新存在着即依靠又竞争的关系,经常发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争执,彼此的关系时好时坏。

马新曾经引发“合并”争议,新国也一再告诫人民两国存在“合并”的可能,激励人民发奋图强,保持新国的领先地位。此举必然引起我国的不满。



1997年李光耀猛踩新山治安不靖,沦为犯罪者天堂的言论,动摇马新关系。尔后,李光耀向我国道歉了事。

有人将这些矛盾归咎于政治因素,老一辈的政治领袖,如李光耀和马哈迪,两者始终无法忘却马新历史的恩恩怨怨,导致主观意识影响双边关系。

除了火车站课题之外,马新还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双边课题,包括水供、领空、通道和新加坡公积金,以及其他涉及双方利益的事宜,如依斯干达经济特区的发展。

马新领袖应该认清,两国存有本质的差异,建国基础和治国模式都有别,别让“往事只能流泪”的经验,怠慢两国关系的进展。

两国领袖不该忘记历史,也不能忘记历史,但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别让历史事件影响马新唇亡齿寒的关系。

减少昔日的旧事重提,马新应该以前瞻性视角向前看,努力缔造双赢才符合两国利益,也是最佳的外交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