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政治纵横.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政治纵横. Show all posts

Sunday, May 13, 2012

428的进步

进步,从政党主导到公民社会领导

14年前,安华被革除副首相和财政部长职,引发烈火莫熄运动,从安华的白沙罗私邸开始燃烧,国家清真寺那场集会推高政改气氛。



当时独立广场、甘榜峇鲁和其他地区的示威活动,激发马来社会对马哈迪和巫统的不满。

政府把巫裔占大多数的示威群众,定调为暴乱行为,其他族群隔岸观火。当时的印尼排华事件,印尼华侨外逃和来马情况,心理上冲击华社。

Sunday, April 29, 2012

激情后,改革何时?

428激情之后,改革何时?



Deja vu,似曾相似之意。这场3.0版的428黄绿大集会,与去年709净选盟2.0集会有很多相似之处。政府确实从709事件学到东西,净选盟的合法性不再成为争议点,减少事前也的粗线条动作。

不过,执法机构的实际运作和操盘,却以709似曾相似。1年前警方封路锁城,1年后还是封路锁城,并且多了“锁场”(独立广场)决定。



428集会和平开始,许多参与者自信地穿上黄衣和绿衣,在指定地点集合与静坐抗议,大家相安无事。当安美嘉宣布集会成功举行,要求参与者和平解散后,就发生状况。

出席者移走“禁区”的铁架围栏,冲入独立广场后,警方发射催泪弹和水炮。之后的发展与709相似,离不开警民冲突,对峙逮捕和受伤局面。



Monday, January 9, 2012

哈山阿里,Bye,Bye

球在哈山阿里脚下

伊斯兰党终于拔掉肉中刺,哈山阿里直接遭中委会革除党籍是一项绕过“严厉警告”和“冻结党籍”,最严重的惩罚。

很多人都惊讶,党领导层怎么如此干脆地炒哈山阿里鱿鱼?若非忍无可忍,应该还有其他更好的处理方式,毕竟革除党籍不是伊党的作风。

况且哈山阿里的“宗教和马来权益捍卫者”的形象,已由巫统和马来报章从旁建立,他的命运和课题将成为巫统和报章的好材料。



在这之前,哈山阿里多次抨击领导层,也向党喉舌的《哈拉卡》开炮。据了解,致命一击是他指责《哈拉卡》颠倒是非,并否认自己曾向宗教司协商理事会主席聂阿兹道歉,以及他在109集会的言论。

《哈拉卡》在他和聂阿兹的课题上,被迫刊登当日的对答录,以正视听和捍卫该报的立场。



原以为此事已告一段落,但党领导层却强硬的革除哈山阿里党籍,背后传达明确的划清界限讯息。

哈山阿里是推动回巫合作的主要领袖,以巫统的论调捍卫伊斯兰和马来人权益,频频发表令伊党难堪的言论,巫统见缝插针,伊党和民联则吃暗亏,又不好意思发作。

Sunday, January 1, 2012

RPK,你又回来了

狂人本色,RPK是也。



曾接触拉惹柏特拉,简称RPK的人对他都有不同的看法。

他被套上各种称号,从安华的中坚支持者、民联的拥护者、网络狂人、爆料者,到立场摇摆的人。不管是国阵或民联,他始终是话题性人物。

他是新闻人物、新闻议题设定者,蒙上神秘面纱的他曾踢爆多宗轰动全国的事情,最经典莫过于蒙古女郎案。

他的《今日大马》(Malaysia Today)曾火红热爆,如今稍微平淡些。虽然自我流放,他时不时就会出现在大马人的视线范围内,仿佛告诉你说:“我还活着,活得很好咯。”背后的潜台词可能是:“我很好,你吹咩?!”



去年4月砂拉越州选举前,他在澳洲接受第三电视(TV3)专访,撇清涉及首相纳吉的事情。

哗,这一访问可不得了,立即引起一轮争议。大伙们,七嘴八舌,劈里啪啦,讲了一堆。尔后,没了。回归平淡。

2012开年第一天,他出现在2家马来文报和1家英文报的封面版。不简单!3家报章,封面刊登他在新加坡接受的独家专访新闻。

访谈内容大致相似,人物的衣着、眼镜和装扮也一样,或许是同一天的专访。



若没错的话,他应该第一次被媒体冠上“雪兰莪王子”的称号。这篇访问还有视频短片,可上You Tube观看。

1月9日,安华肛交案下判日,这是另一个大日子。RPK的访问此时出街,不晓得是否与去年416砂州选举的安排相似呢?

流放中的RPK,就算没回国,隔空放话,这到底还有多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呢?

Sunday, December 4, 2011

大会结束,大选来了?嘿,且慢...

期待被拉长,未来还有变数
大会结束了,大选还会远吗?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课题,但是总结演说没有给予明确答案,相信未来一个月内不会大选,除非巫统/国阵面对巨大危机。



这是一场四平八稳的总结演说,巫统主席纳吉和署理主席慕尤丁的演讲环绕在大家已熟悉的大选主调,尝试推高备战气氛。

从慕尤丁为三大臂膀开幕的演说,到女青年团、巫青团和妇女组的政策演讲,臂膀代表的辩论,纳吉的政策演说和中央代表辩论,不断将气氛推高至沸点。

大家迫不及待聆听领导层的总结,特别是纳吉3天前的演讲未具体阐明备战大选的方程式,以及“有胜算候选人”的定义。



虽然纳吉的总结只字不提“胜算”定义、缺乏迎战大选的实际策略,以及没有任何大选讯息的暗示等,相反的将重点锁在马来人利益课题上。

Saturday, December 3, 2011

胜算,还是有隐忧的

看似简单,卻不容易
这应该是大选前最后一次的大会,但未能感受到强烈的大选氛围。

胜算,一个看似简单,容易明白的词。惟,看在中央代表眼中却有另一番诠释。



“有胜算候选人”是大会主轴,调子环绕在大选备战工作,但是中央代表对“胜算”持有不同看法。

由于纳吉在政策演说中,没有清楚阐明“胜算”定义,代表们凭着自己的认知,作出诠释。

蕉赖区部主席赛阿里认为,候选人可分为三种“W”,即有胜算型(winnable)、渴望型(want to be),以及靠关系型(wired)。



马六甲代表拿督哈斯诺则质疑,有胜算候选人是否概括其他国阵成员党?抑或只是巫统而已?潜台词是,任何政党都应该委派有胜算候选人,大家一起牺牲,而非巫统而已。

巫青团长凯里要求,委派更多年轻且有胜算的候选人,拒绝靠关系(cable)或博同情的取得上阵门票的候选人。



根据巫统的潜规则,区部主席往往是当然的候选人,能力、才华和受欢迎度是次要。这也是各方不惜代价,争夺区部主席职的主因。

许多区部主席认为,自己是国州议席的最佳人选,应获得上阵权。若希望落空,别人出线,区部竞选组织可能就此瘫痪或发生各种扯后腿事件。

65年的创党史和54年执政经验中,“有胜算”不曾出现在巫统字典。这也是巫统与基层逐渐脱节的原因。



“有胜算”背后隐藏着许多潜在问题,棘手的派系之争和内部争议一直困扰着领导层。

这场大会无法一劳永逸解决“有胜算”的隐忧。惟,不断的灌输和说服可舒缓它所带来的冲击。

Thursday, September 29, 2011

华人票,还是一个“困”字

纳吉不放弃华裔票,华裔放弃国阵吗?!

首相纳吉近期频频走入华社,以“一个马来西亚”标志向华社释放善意。虽然不是冲着选票而来,但积极下乡,贴近华裔的最终目标,离不开选举和政治盘算。

一马当先的“一马”深入民心,口号响遍全马,3岁到80岁都知道一个马来西亚是纳吉的代名词。“一马”比国阵吃香,国阵则比巫统更受欢迎。



纳吉了解非巫裔,特别是华裔,对巫统没有好感,将它视为过期的种族政治和贪腐象征,也明白华裔的感受和要求。

他除了以传统的国阵华基政党管道之外,也使用政府关联公司(一个大马发展公司)和亲国阵的社团接触华社,传达政府不边缘化华社的讯息,搞到马华民政牙痒痒,频频跳脚。

Sunday, July 10, 2011

709的赢家和输家

是政治争议,也是全民议程
政治是治理众人的事,政府则掌握管理众人的权力。选举就是众人有机会,投票选出理想政府的程序。709大集会是一场大型政治,甚至是全民活动。

政治没有好坏之分,政治人物却有胸怀阔窄和智慧高低,以及手段细腻和粗糙之分。



净选盟以干净和公平选举为诉求。虽然备忘录提呈予国家元首,但实际剑指大马选举委员会,以及被视为影响选委会公平运作的国阵政府。

两个月的纷扰在709当天落幕,期间延伸发生许多枝节小课题,不仅模糊焦点,也混淆视线,转移命题的核心价值。净选盟被列为非法组织,明显有利某方全面启动舆论攻势,净选盟处在劣势。

大家各有说法,土权组织组织莫名其妙的“囤粮”、巫青团此刻突然办“爱国集会”、以及一些外围组织以种族、宗教、经济、旅游、甚至要褫夺公民权等的言辞,令局势恶化。

原以为国家元首适时发表特别中肯的御词,可化解紧绷局势,净选盟也入宫觐见元首,接受妥协方案,从街头走进体育场。惟,政府未积极回应,一再强调“法”,不愿出租默迪卡体育场,协议拉倒,各走各路。



虽然百般阻挠,净选盟依然宣布,5万人参与的大集会成功举行。但警方的说法只有5000至6000人出席。

到底谁成了赢家?谁又是输家?或许可从以下窥看得知:

Tuesday, July 5, 2011

降旨、领旨、遵旨

三部曲,709大集会或有转机


国家元首端姑米占再纳阿比丁周日(7月3日)晚突然降旨,为早前709大集会的紧绷局势,带来缓和迹象,也提供有利的解套前提。

首相纳吉、国会反对党领袖安华、净选盟主席安美嘉、巫青团和土权组织都放软态度,以“领旨”态度积极回应。

预料未来数日的发展将落在“遵旨”环节,期待营造有利和解的氛围。这过程还包括,警方和选举委员会。



随着元首端昨晚(7月3日)发表特别御词后,早前紧绷的709净选盟大集会局势已明显缓和,各利益相关者放软姿态,为解套提供有利的前提。

元首突然降旨,为朝野和公民社会组织因大集会而坚持不下的僵局,带来转折及和解的可能,各方也有了转身空间。陛下的观点料将成为各造处理这事件的“最高指导原则”。

卷入此事的朝野政党,除了须严正看待元首的呼吁,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若忽视元首谕旨,随时可能被对手套上“欺君”的莫须有罪名。



元首在关键时刻发挥稳定局势的重要角色,通过5段声明,明确表达陛下对局势的关注、呼吁和期盼。

大马奉行君主立宪,元首是国家的象征,维护各族利益和宪法的守护者,陛下的谕旨让人民感受到转机与和解的可能。
元首/马来统治者和回教,在马来社会心目中位居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两者是马来社会的三大支柱的其中两根,另一支柱是马来文。此景类似,华教、华团和中文报是华社的三大支柱。



Friday, May 27, 2011

保留些,除了奖学金...

还是持保留态度吧

原定各方聚焦的周三(25日)内阁会议,反高潮地没有针对人民关注的津贴合理化措施作出定夺。反而将这块烫手山芋抛给经济理事会,由该理事会拍板决定。

无独有偶,内阁和经济理事会皆由首相纳吉主持,他也身兼掌管国家钱库的财政部长。内阁周三的“拖字诀”,没有针对RON95、天然气、柴油和电费架构课题作决定,必然有其难言和不便告人的理由。



摆在台面的分析,从财政赤字角度,“合理化”是必然过程,关键在于是“何时”及“何种”。正副首相和部长们多次强调,津贴加剧财政负担,须尽快“合理化”津贴制度,否则对国家财务不利。

根据一名前部长透露,经济理事会并非最终决策单位,其主要任务是商讨重大的经济和投资项目的议程,理事会将向内阁提出建议,由内阁拍板决定。

他说:“最终还是由内阁决定。我不清楚为何一些人以‘小内阁’形容经济理事会。一般的惯例是,内阁说了算,经济理事会只是提呈建议。通常内阁会接纳该理事会的建议。”

尽管纳吉周五(27日)主持经济理事会会议,预料不会有削减津贴事宜的重大宣布,因牵涉层面太广。相对的,我们应该可以期待纳吉为“无厘头”的公共服务局奖学金悬案解套。

Tuesday, April 19, 2011

砂选:人联党,沉沦或跳跃

未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人联党在416砂选的惨败,很自然令人联想起民政党和马华在308大选的情景,在城市和华裔选区几乎没顶的局面。



有者将人联党与民政党相提并论,2008年民政在槟城全军覆没,丢失执政权,引发泡沫化危机。人联党面对内忧外患的困扰,州选成绩会否加速党的没落?

此刻元气大伤的人联党会否入阁?诗巫领袖黄顺舸会否成为第一副首长?但,他在第一时间放话,准备扛起接棒工作,但却引起争议。

首长泰益玛目如何安排人联党的官职,可从中窥看出他对人联的态度。与其被动等待安排,不如主动出击,争取更大发挥空间。



在这之前,曾传出其他政党可能取代人联党的传闻。砂民进党和人民党都有华裔议员,包括民进党的民都鲁区国会议员张庆信,以及被人民党革除党籍的前柏拉固州议员孙伟瑄。

这些华裔议员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会发挥什么角色和功能,会否填补人联党的空缺值得我们期待。

同样的,华裔代表性的真空,会否由西马政党代替?虽然可能性不高,况且马华和民政也有自顾不暇的窘境。



人联党的改革与转型喊了5年,未见实际效果。除了朋岭候选人沈桂贤的助选团队获得西马政党的协助,以全新方式打选战之外。其余的候选人皆用沿用老套方式,无法凸显新气息。

Monday, April 11, 2011

砂选:超級星期天

也蛮“超级”一下的



周日(10日)的“超级星期天”把朝野政党的巨头都聚集在砂拉越的古晋,将选举气氛推高至4月6日提名后的最高点!

星期天晚上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出席在古晋南市室内体育馆主办的“与民同在”活动。这也是他自提名后,第二次抵达古晋拉票。



与此同时,民联两党巨头,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和人民公正党实权领袖拿督斯里安华将在周日晚,首次同台在古晋亮相出席石角的群众演说。

民联在当地中文报刊登林冠英和安华的演讲通告,引起关心政治的古晋人注意,希望能亲眼目睹两人同台的风范。



一些每晚出来听讲座的人甚至说:“希望今天不要下雨,让讲座顺利举行。之前三晚都下雨,造成很多不便...”

砂选:海报战未成气候

慢热的海报战
吊诡的是,行动党不提重口味的“改革”,人联党也不以轻口味的“改变”自居。“改革”成了人联党的口号,“改变”则是行动党的主调。

这是延续去年诗巫国席补选的变化,“改革”与“改变”都离不开“改”,但选民追求实质的“改”,而非形式上或字眼上的“改”。

若与政治讲座相比,这次的州选海报战显得相对失色。无法真正激起选民的舆论,或成为茶余饭后的议题。



提名后的第3天(8日),古晋市区的海报、布条和宣传板的数量并不多,也不集中。除了一些商业中心、市区主要交通圈和大路口之外,其他地区的海报等显得相当零散。

综合朝野政党和独立人士的海报,可得出三个结论,即海报展未进入铺天盖地之势,海报的内容和呈现变化不大,以及海报似乎不是选战的主要宣传管道。



或许朝野政党未投入大量资源在海报战,以致砂拉越州府古晋的竞选温度无法从旗海中感受到。

除了特定的人群集中地之外,其他大街和花园住宅区的海报量也相对少。这可能与政党们的竞选策略有关,猛打竞选主题,候选人反而是其次。



行动党南砂的4名候选人,即浮罗岸的黄庆伟、朋岭的杨薇讳、哥打圣淘沙的张健任,以及石角的周宛诗,以团队方式“四合一”一起包装,海报和宣传板都分成四个部分,每位候选人的上半身各占一个角落。

捆绑式的竞选策略的好处是,营造团队精神,短时间内选民可认识所有4名候选人。海报的设计以简单、干净和清爽为主题。候选人穿上单色T恤,露出洁白牙齿和亲切笑容,浅色的背景营造层次感。

行动党的海报口号“Yes,就是要改变!”非常简单,且朗朗上口,其竞选主题环绕在改变和首长泰益玛目在位30年的各种课题上,如贪污、腐败和滥权等。

Thursday, April 7, 2011

砂选:选人?选党?

选人或选党,砂拉越人民的选择

周三(6日)的第10届砂拉越州选举提名结束后,竞选工作正式开始。213名候选人争夺71个席位,上演激烈的龙争虎斗,这也是砂州史上最多候选人的选举。

9个朝野政党,即国阵(土保党、人联党、人民党和民进党)、民联(公正党、行动党和回教党),其他政党(国民党和爱国党)派出172候选人。

此外,数目众多的独立人士参选一直都是砂选举的特色。此次也不例外,共41名独立人士加入战区,这也创下另一个记录。



地缘性政治,地里因素和种族结构,以及地方派系的人事恩怨与斗争,都成为独立人士上阵的理由。资源和资讯的匮乏导致成功突围当选的独立人士却少之又少。

上届州选只有卡贝阿迪成功突围,其他独立人士都落败。主观环境的限制,以及客观条件的不足,不仅独立人士难有作为,就连反对党也得费劲功夫,夹着反风力量赢得席位。

选举期间,选民经常陷入选人或选党的抉择中,到底应该支持候选人?还是选择政党?



政党轮替是健全的民主国家常态。成熟的两线制带来,政党轮替的条件;为了赢得选民支持,政党必须罗列最佳人士,从中挑选最适合的上阵人选。

我国的两线制刚见雏形,选举制度的弱点、选区划分的落差,以及资源分配的不公导致,导致“选党”成为每次竞选的主调。

砂拉越的情况更甚,执政党长期掌握资源,地广人稀造就很多“安全区”,同时也延伸“空降队”概念。一旦被视为安全区,任何人上阵都能胜的话,候选人已不是重点,政党才是王道。

Tuesday, April 5, 2011

砂选:告别不战而胜...

没有不战而胜,候选人名单伤透脑筋

 距离砂拉越州选举的提名日还有一天,走在州府古晋的大街,炽热的太阳比选举温度还要灼人。

或许还未提名,街道上未有旗海,偶尔一隅出现的“天秤”释放少许选举味道。没有顶着炎热的太阳,党魁们在冷气室内完成首轮的选战工作,即宣布上阵的候选人。



朝野对垒的战局即将开打,也可能上演三角,甚至多角战。人民公正党和砂国民党之间的议席争论迄今没有缓和迹象,双方的谈判陷入死胡同。

国阵周日(3日)宣布70名上阵人选,偏偏独漏峇卡拉兰州席的候选人,而公正党早在这之前已高调圈定砂州主席峇鲁比安上阵该席。

taib and adenan staem shaking hands 180305

这场公布候选人的节目出现一些与“不传统”的情况,即早前主持国阵会议的的首长泰益玛目,没有出席记者会,更没亲自宣布候选人,改由砂州国阵宣传主任阿德南念出名单。

首次出现“稍后才公布”神秘候选人的事件,道出国阵,特别是该区上阵的砂民进党面对的犹豫,还在寻找最佳武器对垒声望和胜望颇高的峇鲁比安。

与此同时,民进党主席威廉玛旺也在周日的会议结束前离开,没有一起出席较后的记者会。这些政治动作,背后隐藏许多可读的政治讯息?为何“稍后才公布”?“为何先行离开”?难道民进党不满?

此时传出遭砂人民党革除的孙伟瑄可能上阵峇卡拉兰的传言。这会否令人民党与民进党的关系生变?这两个以达雅为基础的政党的实力此消彼长,会否为此暗战?

Sunday, April 3, 2011

《砂选系列》砂州(2):走吧?不走!

您走吧,我不哭,不论多痛苦...

开始之前先听一听这首蛮旧的歌。林佳仪的《一个人的我依然会微笑》。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6E7lOtlUA&w=480&h=390]

即将于2011年3月26日庆祝出任砂首长30周年的泰益玛目(75岁),预料来届州选将是这位政坛老将的告别之战。



砂州政治观察家詹运豪说:“我们相信,这是他的最后一届。卸任后他可能受委出任砂拉越州元首。现在大家都在谈泰益的接班人。”



他语带神秘地说:“我大概知道谁是接班人。此人不高调,若由他接棒,相信会令很多人感意外。”但他不愿透露接班人的身份。



至于砂州选举,会否与全国大选同步举行?大家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一切以局势发展而定。目前砂拉越是硕果仅存,唯一州议会选举与全国大选分开举行的州属。

詹运豪指出,金钱在来届州选扮演重要角色。

Saturday, April 2, 2011

《砂选系列》(1):掌权无悬念,关键在华裔

国阵掌权无悬念,华裔倾向是关键
这篇文章和接下来的一篇也是3个月多前,2011年年刊中的文章。虽然迟了一季,但时局变化不大,环境亦无太多改变。

很多人认为该走的人没有走,该来的却迟迟未出现。政党之间的摩擦,盟友之间的暗算,都是砂州选举的焦点。



送走2010年,结束砂拉越州选举日期的猜测。新年伊始,我们依旧继续推敲,对选举日期永不言倦地揣测。不只砂州人民,关心政治的大马人,都对砂首长泰益玛目的心中的“选举红日”引颈长盼。

砂州议会的届满日期是2011年7月杪,因此须在届满前解散举行选举。

(选委会已宣布4月6日为提名日,16日是投票日。)



长期关注东马政治的砂拉越时评人詹运豪博士一针见血地说:“不管何时举行州选,泰益继续执政掌权不是问题,民联很难突破1/3议席。”

“反对党或许会胜出比2006年更多的席位。我的估计反对党可赢得15至20个席位。”

他表示,反对党有望在华裔选区,城市和乡村接壤的选区有所作为。这些地区的选民不满州政府,对泰益也很多意见。



也是莫纳斯大学政治系教授的詹运豪受询时指出,华裔选民可能全面“倒”砂州华裔政治力量老招牌的人联党。华人决定人联党未来命运。

早前有报导指出,若人联党发出“失去华裔支持等于将丧失砂州内阁代表”言论,可能触动和引发其他州属的华人连锁反应,为国阵带来危机。

《选举系列》3:决战之间,没有绝对

朝野之争,刀光剑影,决战之间,没有绝对
来届大选不仅上演国阵和民联的激烈厮杀,第三势力的崛起和搅局也增添政治的可能艺术。

国阵和民联各自积极操兵、买马和屯粮,虽然国阵的步伐比民联快,但缺乏实质内容,国阵宪章是另一种再循环使用的文献。



不过,纳吉进行的国阵整合与修复工作已进入尾声,成员党接获讯息备战大选。3个印裔政党也在“国阵之友”名义下,成为国阵好朋友。

相对的,民联大会推出“橙色小册子”的《民联政纲》,列出百日新政的10大承诺。民联在大会上枪口一致对外,压下民联各党的分歧不谈,未有检讨和反思执政州属的不足。

期盼两线制成形的人,对民联有很高冀望,可惜该大会没有碰触民联的机制、核心价值及合作模式等。国阵嘲讽民联主办“许诺大会”,一些以“激励大会”形容之。



不论如何评价,国阵和民联确实拿出时间和精神举办大会。激励也好,许诺也罢,保温与否都无所谓,大家朝同一方向奔去。

两只大象决战之际,周围的豺狼和虎豹蠢蠢欲动,此时的第三股政治势力已崛起。它们自我标榜“独立”,以议题为子弹,放眼多个议席。

其中兴权会领袖乌达雅古玛领导的人权党,狮子开大口要求民联让出53议席(15国/38州)以单挑国阵,否则不惜上演三角战。



被推举为国家和谐党(KITA)党魁的再益依布拉欣表明,将在大选中上阵,但他没有关上与民联合作的大门。



此外,人在英国心在大马的网络狂人拉惹柏特拉也宣布成立,突破国界的大马公民自由运动(MCLM),不仅修正民联的弱点,也点名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为候选人,如著名人权律师马列英迪亚斯。



土著权威组织是另一个必须正视的压力集团。该组织在一些巫统领袖撑腰下,展现强悍的“马来种族主义”。也有人认为,土权只不过是巫统的外围组织,承包巫统的“种族工程”。



这些不在国阵和民联雷达范围的第三势力,能否牵动选民的心,目前还说不准。惟,它们的出现成为辩论课题,对国阵与民联构成压力。

决战之间,不得不重视这些可能影响游离选民的力量,特别是左右政局的10%中间选民。

Friday, April 1, 2011

《选举系列》2:2/3优势,雪兰莪和霹雳

简单的目标,任务不简单:重夺2/3优势,攻陷雪兰莪,捍卫霹雳
当前国阵最迫切的目标是夺回国会2/3多数议席,它是国阵的心理防线,再次失守将动摇军心。



接着是重夺资源最丰沛的雪兰莪州政权(击垮人民公正党),以及捍卫有指标作用的霹雳州政权(打击民主行动党)。

纳吉和国阵的努力都朝这明确目标迈进。问题是何时会解散国会?民联4州会否跟随解散州议席?

大选何时举行,很大程度取决于纳吉接获的“四方情报”。若情报所反映的胜算,符合纳吉和国阵的要求,那么大选应该不远了。



“四方情报”的选情分析,即警方的政治部,武装部队的情报单位,新闻、通讯及文化的特别事务局(JASA),以及纳吉本身的视察所得。

时评人依布拉欣苏菲安说:“我个人认同新山区国会议员沙里尔的分析,即不会在3月前选举,可能是在第二季。”



他接受询问时指出,政府的计划未开花结果,人民感受不到政策的好处。

“纳吉必须以实质的成绩说服人民,竞选期间施政成绩单是最好的宣传品。”

国阵将从各方面营造“感觉美好”气氛,从经济、股市、政治、肃贪、治安到教育等,并抨击民联的无能,让人民重温国阵的政绩。

“感觉美好”不是万灵丹,重夺2/3多数议席还看国阵成员党是否有作为。



纳吉领导下的巫统,各派系暂时和睦共处,杂音未浮上台面。由中央领袖空降领导的5州联委会将在近期内重组,改由当地人领军备战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