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巫统党选.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巫统党选. Show all posts

Tuesday, March 31, 2009

我们这样做工

5天的工作就是酱的...

连续5天的巫统大会终于在3月28日结束,采访的记者都很累,特别是没有分班制的长时间工作。

除了第一天(24日)的工作是下午开始至深夜,以及最后一天工作至傍晚之外,其他3天都是工作至凌晨12点多,善后回到家已经是1点多,冲凉倒头大睡。隔天6点多起身,赶在8点前抵达会场太子世界贸易中心,过程免不塞它半小时或1小时的车。

东方的采访队伍以新人居多,大家都很期待,一些没有上班的或下班后都前来参与和见证历史。大家都愿意付出,态度非常正确,实属难度。虽然嫩,缺乏巫统党选经验,包括我,唯同事们都很努力把工作做好。

[caption id="attachment_2757" align="aligncenter" width="500" caption="东方群英会,大家都辛苦了。"]东方群英会,大家都辛苦了。[/caption]

尽管做得累,大家都认为这是值得的。当然摄影记者也拍下许多珍贵的画面,特别是巫青团成绩出炉后的骚乱。

看看《星报网上电视》制作的“采访的背后”花絮新闻,大家就知道记者们如何做工了。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记者访问记者的环节,制作组访问3家中文报的记者,当然包括《东方日报》啦。嘻嘻





Saturday, March 28, 2009

辞官隐退,赶科场当官

落选者何去何从?

6名部长、4名州务大臣和3名副部长在党选中落败,他们败选后是否丢官,引起圈内高度关注和讨论。

这是巫统大换血,谈改革、拼经济和赢民心的关键时刻,更是启动变革的关键时刻,相信纳吉不会错失这契机。



落马的部长是乡村及区域发展部长丹斯里莫哈末泰益(署理主席)、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哈密(副主席)、外交部长拿督斯里莱斯雅丁(副主席)、高等教育部长拿督斯里卡立诺丁(副主席)。

至于竞选最高理事败北的正副部长计有,旅游部长拿督斯里阿莎丽娜和国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部长拿督沙里尔;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拿督诺来妮,和首相署部长拿督佐哈里和拿督哈山马列。

落选的州务大臣有,玻璃市大臣拿督依沙沙布、森美兰大臣拿督斯里莫哈末哈山、柔佛大臣拿督阿都干尼,以及彭亨大臣拿督斯里安南耶谷。

13人当中,受关注的是莫哈末泰益、赛哈密、莱士雅丁、阿莎丽娜和沙里尔。他们的官职预料将受影响,丢官是最坏打算,不然就调换部门,负责次要部门。

若无意外旅游部、外交部、内政部和贸消部将在内阁改组后迎来新主人。

梦幻纳吉、蜜月苦涩

umno 2009 contest  deputy president and vice president 260309

 



纳吉的梦幻团队,没有蜜月期的长征

3月26日,2519名中央代表选出新任巫统领导层,这是一场没有意外的阵容,成绩更是预料中之事。

代表们的投票结果,让纳吉放心领导新,迎接充满挑战的未来,特别是巫统面临历史性的转型尴尬期。

这边厢必须先维持马来权益捍卫者形象,稳住马来基本盘;另边厢则需展现多元包容性,以开放态度友族和国阵成员党的诉求。

326党选成绩说明,纳吉阵营在署理主席和副主席职中,囊获全胜,为纳吉的领导注入强心剂,以党意基础进行过改革是他首要任务。

之前受看好的慕尤丁,也是获得最多区部提名的候选人,以1575张票,拿下只有916票的莫哈末泰益。慕尤丁挟着2/3优势令他名正言顺升正,但是1/3的反对票显示莫哈末泰益依然能聚集不满慕尤丁和「祝福式」的暗助做法。

阿末扎希、希山慕丁和沙菲益的当选说明,中央代表希望「3+0」的全新排阵,而非之前所预测的「2+1」(2新人配1元老)。「3+0」阵容也符合当前政局时况,即给予东马沙巴肯定,让沙菲益过关,就算排在榜末也无所谓。

阿末扎希以宗教背景和领袖魅力的大热门姿态,成为第一高票副主席。至于希山慕丁则在获得巫青、妇女组和女青年团代表的鼎力支持,「胡申翁家族」和「纳吉表弟」因素抵销英文教数理的冲击;据悉举剑事件反而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Monday, March 23, 2009

《群英会》12:巫统疯狂了

巫统疯狂,媒体伴随疯癫

关心政治,首选巫统。惟近期政治发展,当事人忘情投入,媒体跟进得像狗酱累。

看了怕,读了慌,写得腻...巫统近乎疯狂!媒体也随之疯癫!

一连5天的大会将在23日开跑,预料疯狂的事会更多。不要感到惊讶,非巫统党员的马哈迪已发飙乱讲话,踩华教生猪肉,他的脑袋没问题,时机令他讲这番引起华社肚懒的屁话

我在《群英会》写了这篇,却不敢将标题写成「疯狂的巫统」,而是温和的「巫统就要疯狂?」

全文如下:

中选率50%的MT

50%命中率高吗?其实都一样啦

最高理事混战在高职(署理主席和副主席)及三大臂膀激战中,显得次要和较少人关注。

实际上,最高理事的选战看头并不比高职少,况且最高理事的中选率相当高,拥有一半的成数。

norza zakaria barred from umno contest 230309

取得竞选资格的最高理事共52人,可是莫哈末拉希(金宝区会)弃权,而诺扎查则被禁选。换言之,25个票选最高理事职位将出现50人竞争局面,半数候选人将当选为巫统最高决策单位的一份子。

今年的最高理事竞选与2004年最大的不同是,参选的部长和副部长人数不及上届多,因为一些部长改换跑道,更上一层楼竞选署理主席、副主席、巫青团长和妇女组主席。

其他内容如下:

Sunday, March 22, 2009

中央代表如何投票?

禁选令发威, 署理战情大突变

距选投票26日虽然只剩3天,但巫统署理主席的战情仍然随时变化,不仅竞逐者行情可能逆转,连候选人数最后多少个都未定。这是过去历届党选都不曾有过,也显现本届党选气氛绷紧,引人瞩目。

ali rustam and umno supreme members

巫统纪律局的彻查以及最后宣布判决是战情转急的关键,为下周四党选投下威力无比的深水炸弹。它挑起了中央代表的情绪,也打乱了中央代表的投票倾向。

莫哈末阿里武功尽废,痛失竞选资格,谁会是最直接的受惠者?慕尤丁或是莫哈未泰益都有可能,只看你用什么角度推理和分析。人人都保持观望,看一步走一步。

慕尤丁看似从中受惠稳当署理,可是莫哈末泰益却也后市看涨。两人的阵营不断放话,时而选情告急,时而领先对方,真真假假的消息,除了有意混淆视听之外,也进行行情试探任务。

由于阿里丧失党选「晋级入场券」,中央代表不得不重新检讨支持对象,和调整投票倾向,对慕尤丁和莫哈末泰益是福是祸,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巫统党选采用的是代表投票制,而非基层直选。各区部将选派中央代表,根据区部意愿进行投票。巫统全国共有191个区部,而每个区部共13名代表出席大会和投票。

中央代表可分为G6(区部主席、署理主席、副主席和三大臂膀主席),以及G7(区部票选的中央代表)。他们的投票倾向各有不同。

Saturday, March 21, 2009

我看巫统党选

巫统党选分析参考

bn supreme council abdullah announcement 081008 01

巫统是国阵的主干,党选更掀起政坛风云。分析和评论文章天天见报,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上星期受邀为NTV7评论党选事宜,事前做了一些准备功课。

在此与大家分享我对巫统改朝换代党选的看法。观点是很个人的,欢迎大家提出各自看法,交流激荡出火花。

 

党选特点:

1. 从上到下,全线开打(除了主席);这与政治气候,308海啸有关。

2. 署理三角战(剩下二选一)最具看头,他们是民选国会议员、州议员和受委上议员。

3. 各路人马(州属,派系)模糊,不容易结盟,换票。

4. 各自发挥,阿都拉和纳吉还未公开属意人选或阵容,偏偏马哈迪不断开腔插手。

5. 金钱政治盛行,反贪污委员会和纪律局率先开刀(有别2004年秋后算账)。

6. 多项民调(默迪卡民调;马大教授阿布哈山(2月针对2030人,包括163名巫统代表;理大教授反驳)表达党员、人民和社会对党选的期待。

7. 开创新论政风气,现场政治辩论,以及电视台的现场访问。

8. 罕见的力挺-纳兹里公开甩莫哈末阿里,指他不够水准。

政治意义:

1. 2500中央代表选出纳吉的团队。

2. 新团队应付下届,史上最激烈的大选。

3. 去芜存菁,重新洗牌,减少纳吉的负面政治包袱。

4. 反映巫统党员思维的最佳场合。

5. 国阵成员党密切留意党选走势和胜选者。

6. 民联也在观察(失意者会否跳槽或过档?)。

7. 候选人的政治仕途生死战。

[caption id="attachment_2712" align="aligncenter" width="283" caption="巫统这把剑是否已经过时?党员认为它已钝了,急需磨剑,恢复昔日的锋利。"]巫统这把剑是否已经过时?党员认为它已钝了,急需磨剑,恢复昔日的锋利。[/caption]

选战情况:

1. G6(区部领导)和G7(区部代表)的投票倾向大不同。

2. 游离代表(G7)成为胜负的关键。

3. 金钱政治的隐形力量,反贪污委员会和巫统纪律局的干预角色。

4. 阿都拉角色-不干预(阿莎丽娜),留下好名;交由代表决定。

5. 纳吉角色-会否使用影响力左右投票倾向?

6. 选情每天都在变;若进入投票前两天,变化更是以每小时计算。

7. 26日投票当天,阿都拉发表政策演说后到距离投票的时间(1-2小时)决定是关键顶胜负的黄金时段。

8. 不断传出有人遭"暗算陷害"(sabotaj)。

9. 拿你钱,票未必给你(代表不再单纯)。

10. 非传统媒体的使用(互联网、部落格和手机短讯)。

Tuesday, November 11, 2008

区部后,金钱来哦!

区部大会后,金钱政治接踵而来

为期一个月的巫统区部大会于11月9日落幕完成党选初赛后,进入第二轮的接受竞选献意与否,唯有白纸黑字表明接受竞选献意后才具备参选资格,尔后才正式进入的残酷的党选。

副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稳坐主席宝座,署理主席则出现三角战,分别有呼声最高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丹斯里慕尤丁、马六甲首席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阿里和乡村及区域发展部长丹斯里莫哈末泰益。

慕尤丁结合自己的从政经验(曾任柔佛州务大臣和掌管4个重要部门),以及纳吉和元老们幕后支撑,赢得最多91个区部提名,另两人平分秋色,各取46个提名。

muhi

事实上,痛恨金钱政治的慕尤丁曾在2000年和2004年党选期间,差点挤不入副主席;这次获得最多提名并不表示可高枕无忧坐等收割成果,还需2400名中央代表表决。

一名深谙巫统党选的领袖说:「区部提名结束后,另一场充满S1($)的金钱政治已拉开序幕,大家都有机会成为小富翁。」

他传神地形容道:「这是一个金钱说话的日子,从现在到明年3月,你会发现3名候选人的办公室挤满各种有要求的人,候选人的代表也忙于接见、安顿和打发这群人。」

他指出,署理主席等于副首相,任何有政治抱负者都希望攀上高峰,出任第二把交椅,随时接任党政一把手。

Sunday, October 26, 2008

《政锋相对》18:纳吉的笑

纳吉能否笑到最后?

突然间,朝野两边所有政党,都几乎说同样的话,都为多元民族设想,都在检讨单元思考。

民盟各党本就以诉诸多元主义,如此发言无大惊喜,但是几乎笃定成为正在副首相的纳吉和慕尤丁最近像不再独霸,则是脱胎换骨。

空气真的清新了,呼吸真畅快;水真的洁净了,鱼儿悠游自在。



308大选后,政治气氛一改再改,越向多元主义挺进。报章、电视、收音机、咖啡店全被政治议题充斥,而多元主义已为主调。

民政党和马华陆续完成党选,大家都在反思几十年屈于巫统之下的痛苦。这个议题也成为各候选人的竞选重点。

接着,几乎半数的巫统区部也完成了大会、改选和中央党选提名战,大家也在审视别党对巫统的批评。

巫统中央大会,不论落在12月或3月,出炉的新届巫统领袖必须以新思维和策略回应各界,包括巫统、国阵和人民的不同诉求。
 
掌权51年的巫统丧失了许多优势。国阵各成员党都点燃起改革火苗,批判或抗议巫统的主导以及要求平等伙伴关系的呼声,此越彼落。

纳吉和慕尤丁近期的多元社会言论,引起不同回应。但人民多数「听其言,观其行」,就看你怎办。

言语的承诺终究是虚的,质的改革才是实的。再美丽的词藻,最终还需经历实践的考验。

Thursday, October 16, 2008

第二回合「提名门槛战」

首轮结束,次轮开始,但愿越来越精彩



10月9日开跑的巫统区部大会、改选和提名高职候选人至今刚好一周。191个区部的30个(约16%)已经顺利完成大会,其他161个区部将在未来三周内陆续进行大会。

根据各州掌握的区会开会日期表,若无临时更改日期,本周六(18日)和周日(19日)将有32个区部召开会议,周六则有11个、周日21个。

区部大会是巫统党选关键的「提名门槛战」。从时间角度分析,2008年「门槛战」可根据为期1个月区部大会的时间分为4阶段(8天为1阶段),即首阶段(10月9日至16日),第二阶段(10月17日至24日),第三阶段(10月25日至11月1日),以及最后阶段(11月2日至9日)。



首回合已在今天(16日)落幕,主席和署理主席两大高职提名依据「剧本」发展,与会的区部们没有惊骇之作。

「纳吉-慕尤丁连环马」高职配搭已成形,副首相兼署理主席纳吉获得所有30区部一致提名竞选主席,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兼副主席慕尤丁则赢得24个提名攻打署理主席。

其余6个署理主席的提名分别由马六甲州首席部长兼副主席莫哈末阿里、乡村及区域发展部长兼宣传主任莫哈末泰益平均各取3个。

副主席提名战中,11人获得提名,惟独教育部长兼巫青团长希山慕丁跨越提名门槛(20个提名),他的27个提名领先其他对手。

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巫青和妇女组成焦点

巫青仔和妇女组的姐妹们,站起来吧!

10月9日至10月13日,28个区部已完成年度大会和提名候选人,从提名发展走势而言,没有发生「突发事件」,高职的提名依据原先剧本的走势顺利进行。



然而,巫青团的提名却有微妙之处。许多区部根据基层意愿提名,不接受中央的建议人选,否则之前还担心无法取得足够提名竞选巫青团长的慕克里兹,不可能率先跨过竞选团长所需的39个提名固打门槛,将广受看好的凯里比下去。

目前巫青团的慕克里兹、凯里和基尔多益的激烈战情,成为另一场值得期待的战役号角。

他们各有强项和不足之处,提名形势也显示他们分别都获得不同州属的区部支持,而非上届党选的一面倒支持某候选人。

凯里的气势有别2004年的旋风般强大,相反地他以低调和放软身段会面基层,重拾身为领袖所需具备的谦卑和友善态度,否则他难以化解来势汹汹的攻势。

局势说明,除了主席和署理主席以外,副主席和以下的职位都交由区部「自由发挥」。

州联委会之前所发表的「一致支持某领袖」的言论,只留下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以及出现在媒体的文告而已。

另一方面,原以为平静的妇女组却暗流汹涌,妇女组主席拉菲达的「2009年6月交棒计划」似乎不获的区部姐妹们的「一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