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统党选分析参考
巫统是国阵的主干,党选更掀起政坛风云。分析和评论文章天天见报,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上星期受邀为NTV7评论党选事宜,事前做了一些准备功课。
在此与大家分享我对巫统改朝换代党选的看法。观点是很个人的,欢迎大家提出各自看法,交流激荡出火花。
党选特点:1. 从上到下,全线开打(除了主席);这与政治气候,308海啸有关。
2. 署理三角战(剩下二选一)最具看头,他们是民选国会议员、州议员和受委上议员。
3. 各路人马(州属,派系)模糊,不容易结盟,换票。
4. 各自发挥,阿都拉和纳吉还未公开属意人选或阵容,偏偏马哈迪不断开腔插手。
5. 金钱政治盛行,反贪污委员会和纪律局率先开刀(有别2004年秋后算账)。
6. 多项民调(默迪卡民调;马大教授阿布哈山(2月针对2030人,包括163名巫统代表;理大教授反驳)表达党员、人民和社会对党选的期待。
7. 开创新论政风气,现场政治辩论,以及电视台的现场访问。
8. 罕见的力挺-纳兹里公开甩莫哈末阿里,指他不够水准。
政治意义:1. 2500中央代表选出纳吉的团队。
2. 新团队应付下届,史上最激烈的大选。
3. 去芜存菁,重新洗牌,减少纳吉的负面政治包袱。
4. 反映巫统党员思维的最佳场合。
5. 国阵成员党密切留意党选走势和胜选者。
6. 民联也在观察(失意者会否跳槽或过档?)。
7. 候选人的政治仕途生死战。
[caption id="attachment_2712" align="aligncenter" width="283" caption="巫统这把剑是否已经过时?党员认为它已钝了,急需磨剑,恢复昔日的锋利。"]

[/caption]
选战情况:1. G6(区部领导)和G7(区部代表)的投票倾向大不同。
2. 游离代表(G7)成为胜负的关键。
3. 金钱政治的隐形力量,反贪污委员会和巫统纪律局的干预角色。
4. 阿都拉角色-不干预(阿莎丽娜),留下好名;交由代表决定。
5. 纳吉角色-会否使用影响力左右投票倾向?
6. 选情每天都在变;若进入投票前两天,变化更是以每小时计算。
7. 26日投票当天,阿都拉发表政策演说后到距离投票的时间(1-2小时)决定是关键顶胜负的黄金时段。
8. 不断传出有人遭"暗算陷害"(sabotaj)。
9. 拿你钱,票未必给你(代表不再单纯)。
10. 非传统媒体的使用(互联网、部落格和手机短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