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0

民政党,前路从检讨国阵地位开始

许子根必须检讨民政的国阵地位
 40年来,尽管国家政事经历巨变,民政党数度以民主方式更换领导层,但创党的宗旨、目标、斗争精神和为民服务的承诺与行动却始终如一。

这是一段节录自《40年了,民政党做了什么?》的小册子序言。这本册子也是2008年大选前,民政的文宣作品之一,以数据和实质成果向选民汇报「执政成绩单」,重新寻求人民委托。

怎知308大选,民政不仅在槟州全军覆没及丢失政权,在霹雳和雪兰莪也零收场,战绩惨不忍睹。随后即传出民政「泡沫化」的言论,估计若民政不改革,人民进步党是可参照的版本,走入史册是可能的事情。

政治海啸2个半月后,党主席许子根低调庆祝民政党成立40年,推介新口号「万众一心,从心出发」,强调成为全马人属意政党的愿景。



这是「一个愿景、一个使命、三大动力和八大策略」的从心(与「重新」同音)出发路线图,凸显发自内心的改变,选择从「心」的特别意义是要展现决心、信心和爱心,确保民政在大马政坛中占有一席之位。

可是308至今近2年,民政兑现了什么承诺?交出怎样的改革计划?除了在槟城发动「盯猫行动」和偶尔发文告「多说话」之外,脑袋似乎一片空白。

哦,还有成功拉拢沙巴的现任州议员陈树杰(前副首长)加盟,以及吸纳前马华党员的彭亨州独立议员何业嘉入党。

如今党顾问林敬益看扁自己一手带大的民政党命运,发表掀起轩然大波的「重夺槟州无望论」,引起党内极度不满,向这名政治老顽童发难。

这种「在外人面前洗肮脏内裤」做法固然遭惹抨击,惟他却彻底曝露民政,特别是槟城民政的困境,无法突破身在国阵架构的瓶颈,国阵的标签令民政左右为难和行动受限。

[caption id="attachment_5022" align="aligncenter" width="468" caption="林敬益是政治老顽童,常被称为KY的他,也有KL(“乖懒”)特质;口水多,点子多,不按理出牌,语不惊人死不休。"][/caption]

此时的许子根正努力做好绩效管理和国民团结的首相署部长职,为「一个马来西亚」东奔西走,林敬益不仅没有多加鼓励打气,反而抛下深水炸弹,许氏脸上无光,内心憋着一股闷气。

许子根出任部长和党主席至今,其魄力和执行力成为各方聚焦点。批评者认为许氏缺乏领袖该有的「破格」勇气,面对敏感和关键课题时,经常慢半拍的回应,甚至噤若寒蝉。

不管「民政沦为巫统的附庸」印象正确与否,该党在人民,特别是华社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不断下滑,乃不争的事实。

民政继续留在国阵的剩余价值,仿佛如逐渐溶化的冰山,优势逐日消失,民政所能发挥的功能和价值乏善可陈。若仅沦为充当国阵台前「不离不弃」的装饰,勉强依靠官职维持「合作关系」,这种强弱悬殊的联盟式合作,还能维系多久?

林敬益曾点出,民政在国阵的地位有如乞丐般乞讨,虽不中亦不远。许子根必须慎重思考与国阵的关系。

去年林时彬(林敬益的儿子)领导民青团曾在代表大会期间欲提呈「退出国阵」提案,惟遭许子根否决。

国阵框架内的民政党能否浴火重生,目前还是未知数,也由不得许子根控制,因为纳吉决定国阵的转型。

[caption id="attachment_5023" align="aligncenter" width="378" caption="若与林敬益相比,许子根长期被批为缺乏魄力和优柔寡断;目前士气一蹶不振的民政的确需要“破格”的勇气,带领民政展翅高飞。"][/caption]

许子根能否发挥总舵手角色,调整民政路线,以「破格」的勇气力挽狂澜,这正是民政缺乏的改革元素和动力。

林敬益的「破格」言论相信已达到刺激许子根的作用。重夺槟城与否只是众多目标之一,关键在于许子根必须思考民政在国阵的地位是否有利日后的发展。

人民对民政的需要已经被民联取代,民政必须确立全新的策略定位,思考留在国阵好,抑或以第三股势力重新出发?

不然赢回政权,输了理念和原则,民政也只沦为竞选组织,而不是拥有崇高非种族政治理念的政党,也典当创党先贤确认的路线指南。

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慕尤丁会变色?或变脸?

慕尤丁的真面目?黑或白?

近期的慕尤丁特别红。不是正面的红,恰恰是反面,给人轰了而红的那种。

留意近期慕尤丁言谈者,确实发现他的言论和纳吉有点相左,好像某些地方出了问题,又说不出真正不协调之处。不过慕尤丁周二(23日)否认与纳吉提倡的“一个马来西亚”理念背道而驰,也反驳自己是“马哈迪遗产”的监护人的形容词。

曾经与友人聊起慕尤丁是否扮演党内右翼发言人,否则为何言论日渐往右靠拢?难道是角色扮演,纳吉当白脸,慕尤丁耍黑脸?黑白出击,左右通杀?但是友人不认同,他说:“其实慕尤丁就是这种人,他的思维模式反映在言行中...”



总之老大和老二的言论并不一致。慕尤丁当老二的姿态和身段,有别与纳吉当老二时的低调寡言。

最明显的例子是,慕尤丁今年1月高调推介本身的网站,相反的纳吉于2008年9月,在自己的网站出炉后才通过新闻秘书发布简短新闻。

星期一(2月22日),慕尤丁在布城主持外劳和非法入境者内阁委员会会议后,在新闻发布会上以有欠得体的方式回答外国媒体。

由于会议课题环绕在外劳和非法入境者,印尼媒体特别关注政府的相关政策。当时两家印尼电视台亦派记者采访该节目。

一名印尼新闻从业员询问慕尤丁,马印两国是否针对女佣课题会谈达至共识时,副首相还答得蛮得体,表示谈判还在进行中。

可是记者继续往下问,欲了解何时会有结果,他竟然丢下一句有欠大方的答案说:「这你无需知道。」(Itu you tak perlu tahu.)



身为代表大马的慕尤丁,以政府第二把交椅身份回答外国媒体的提问时,难道不应该客气和更大方吗?没有其他更好的答案吗?

就不能说一些大方又能满足对方的答案吗?如「我们会尽快完成」、「若有消息将第一时间通知」,以及「我们只差一点点就完成」等。

我在现场听了他的答案,皱了皱眉头,心中觉得该答案有点不妥,缺乏量度。况且记者的问题也非刁难或攻击性,更没有挑衅或煽动成分,就是一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问题。

为何要给这种答复?沉不住气?展示权力?自我为中心?

najib announce new cabinet lineup 090409 02

此景犹如308之前,阿都拉和其巫统领袖的高傲嚣张,目中无人地回应反对党事宜,眼睛仿佛长在额头上说:「谁是安华,我早已忘记他了...」

纳吉不曾以这种方式回答问题,偏偏慕尤丁和阿都拉都曾以类似高傲口吻回答问题,趾高气扬的马哈迪更屡见不怪。

为何慕尤丁会如此的回答问题?是真情流露,毫无掩饰?抑或之前的大方只是修门面功夫,日子一久破绽百出?

早前曾听闻,担任副首相后的慕尤丁为其中一个国阵成员党区会大会主持开幕礼上,仿佛至针对该区会主席发言,而非面向与会者。

原因是当时区会主席在致辞中提及教育制度课题,慕尤丁听后脸色一变;较后轮到慕尤丁发言时,立即转身对着区会主席发言,捍卫政府的教育立场和精神。

尔后,慕尤丁也通过副首相办公室官员,向区会主席要一份当天的演讲稿,听说准备深入「研究研究」...

犹记得308之前,慕尤丁让人觉得他是一位开明和中庸的领袖,其言论相对中肯。

他曾在「国民团结」课题上,建议各族人民一起建立「新的国家共识」(New National Consensus)。该共识建立在联邦宪法和国家原则的基础上,制定新的社会契约,强化族群之间的关系。

可惜这「纯属口头」建议,最终没有下文,沦为空洞的口号。或许等他有机会上位后才来推动?!

Sunday, February 21, 2010

凯里(3):无缘当官,没了气势

 没有官职,没有架势,没有气势,没有财势...

时隔9个月,巫统内外还是有人以凯里「无缘入阁当官」大作文章,暗喻他未获得首相纳吉的器重。

凯里无缘入阁当部长,惟副团长拿督拉查里受委为青年及体育部副部长;同时手下败将拿督慕克里兹却受委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



凯里心中自然不是味道。他是续阿末扎希之后,第二位没有官职的巫青团长。

到底凯里没有官职加持的团长是否真的矮了一截?他会否要求担任官职,强化领导效率呢?

《东方日报》专访凯里的问答录在此,欢迎阅读。

Saturday, February 20, 2010

凯里(2):40%支持率,如何领军?

寻求执委支持,过程费力耗时

虽然巫青团长凯里否认面对执委的逼宫压力,但也承认说服执委们认同其路线和方向需要一段时间。

他表示,之前发生的逼宫传闻是巫统部落格故意释放的讯息,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
凯里在2009年3月25日的巫青团长三角战中以304票获胜,击败前雪兰莪州大臣拿督斯里基尔多益(252票)和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拿督慕克里兹(232票)。



换言之,凯里的得票率只有38.57%,基尔多益和慕克里兹的支持率总和为61.42%。

凯里经常被对手讽刺为只有不到50%的支持率,难以整合团对和有效带领巫青面对来势汹汹的民联青年团,况且凯里又未受召入阁担任部长,因此传出他不受首相拿督斯里器重。

他娓娓道出50%支持率、执委们的满意度,以及领导权威是否受到挑战。



《东方日报》专访录如下,请继续阅读。

Friday, February 19, 2010

凯里(1):往中间靠拢,听其言观其行

巫青往中间靠拢,得比失多,还是切腹自杀?
巫青团长凯里指出,巫青将走向中庸之道,往中间靠拢,就算面对右翼的围攻也在所不惜,因为中间的「得」比右翼的「失」多,巫青可赢得更多支持。

他指出,巫青在他的领导下将展现更全民的形象,突显包容与接纳,并强调中庸是巫青的出路。

凯里形容,自己冒着「切腹自杀」(Harakiri)自寻死路的政治风险,为巫青「选边站」,即定位于中庸之道,以换取更高的支持。
「当然一些马来右翼分子会认为巫青丧失传统角色,但是我们比以前赢得更多『中间』人士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中间』人数远比右翼多。」

「这是策略定位,你以为我没有自己的计算吗?我也有策略的。」

[caption id="attachment_4986" align="aligncenter" width="244" caption="若凯里在政坛失意也不致于失业断粮,因此其财富不少;也有人认为,他可凭着俊俏外表和高大威猛的外形在模特儿失业闯出另一个春天。你认为呢?"][/caption]

他指出,巫青在他的领导下将展现更全民的形象,突显包容与接纳,并强调中庸是巫青的出路,唯有走向中间才能争取更多支持。

现年34岁的凯里日前在其白沙罗市中心的办公室接受《东方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说服巫青领导层接受新思维和方式是一项挑战。

虽然他以一贯自信的口吻表示,准备为巫青注入新元素和气息,但也承认这面对现实的限制,包括旧思维和时间。

Wednesday, February 17, 2010

一个回教化的马来西亚

趋向回教化,接近回教国

面对回教化浪潮,非回教徒无能为力。这是大势所趋?还是人为所致?我没有答案,也不敢胡乱猜测,更不敢动手乱写...

内政部长希山慕丁週三(17日)主动向媒体宣告,监狱局已经向3名回教妇女施行鞭笞后,我们真的很靠近回教国了,实在没办法喔...

一个马来西亚,两套司法系统,普通法与回教法的并存,已引起各方激烈辩论。



之前的业余女模卡蒂卡高调作风,引起国际媒体关注,她的曝光率远比其他面对回教惩罚的回教徒多和大。

上述3名遭鞭打的女回教徒,或许没有“善用”媒体力量搞大事情,静悄悄地接受鞭刑。若不是有“大嘴巴”之称的希山主动说出来,恐怕我们也不知道这事情。



接下来谁会挨鞭?可能就是即将觐见彭亨王储的卡蒂卡。虽然有人说,婚外性行为和饮酒不能相提并论。

性行为较严重,涉及道德与异性的亲密接触和抽插动作,饮酒并没有伤害他人,鞭刑也不应该实施在喝酒者。但,这重要吗?它已沦为次要课题,重点是向女性施鞭啊!以及我们如何看待国际社会对大马的新眼光和评价呢?

希山和监狱局有他们的观点及理由,布城和监狱外的凡人也持不同的看法。未来这会是舆论的聚焦点。



这种中世纪,缺乏人道考量的惩罚竟然还发生21世纪“中庸”的“一个马来西亚”。我们经常对外自豪地说,大马是多元种、宗教和文化国家的楷模,我们是不回教化的回教国。

哦,忘了说,我国的普通法是不鞭女人,因为《刑事程序法典》第298条文禁止向女性实施鞭刑。惟,回教刑事法却可以。

到底回教刑事法是否违反普通法呢?答案各自不同,有人认为没有,两套司法并行,只要不违反最高的“法律之母”联邦宪法就可以。但是国内外妇女和人权组织却有不同观点

如此发展下去,除了希山之外,负责法律事务的纳兹里和掌管妇女事务的莎丽扎必须向人民说明白,解除心中的疑团,尤其是对大马已没有什么好感的外国。



在这国度,非回教徒缺乏讨论回教课题的合法性,中央政府也不愿成立跨宗教理事会,以正式的对话管道进行交流。

宗教交融与和谐距离“一个马来西亚”还远呢!

先解决“阿拉”的课题吧,然后才谈其他什么交流啊,对话啊,沟通啊...

Friday, February 12, 2010

回乡过年,过年回乡

回乡过年,还是过年回乡



许多身在吉隆坡的游子赶着在除夕之前回乡过年,首都成为回乡的发射站,游子们从中心点出发,往东南西北方向奔去。

春节,除了代表新一年来临,智慧与岁数齐增之外,更是团圆和祝福的象征。身在外地的人无不赶着回家过年。



“回乡过年”和“过年回乡”是两个不同层度的“回乡”和“过年”。前者强调“回乡”,后者注重“过年”。

字面上对“回乡过年”的解释应该是,强调要在家乡度过春节,凸显在家乡过年的味道。



至於“过年回乡”的重点也在回乡,不过却暗藏过年时刻才回乡,平时不怎麽注重回乡。

这是我的看法,或许大家的成长背景和家庭环境有别,对“回乡”和“过年”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目前已有一些不想回乡过年的人,理由因人而异。有的是担心被逼婚、催促生孩子、子女比较、学业比较、工作待遇比较、家境比较、比这个比那个,亲朋戚友唠叨... 哎唷,很烦人就是了。

中国新一代的就业青年,也有所谓的春节“恐归症”意思大概是,口袋没钱不敢回乡过年,难以面对家中父老之余,出外与朋友聚旧,皮包不够厚,面子也少了些,矮人一截... 这就是所谓的“恐归族

\
许多来到大城镇打工的“蚁族”都有买楼买车的梦想。然而,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激烈的职场竞争,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这几乎是没有可能实现的幻想。



许多“蚁族”不敢将自己的真实境况告诉家人,通报给父母的多是些精心编织的谎言,如多么现代的办公条件,多么高的工资,多么好的住房。



这些“谎言”在安慰了远方亲人的同时,也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以至于许多人不管多么孤独,多么渴望亲情,到了春节也不敢回家。



回家支出的不仅仅是往返路费,还要给父母亲人一一带上与“富足生活”相应的礼物,而这是他们没有能力办到的。尽管愿意吃苦,现实的冷酷仍使绝大部分“蚁族”在奋斗几年后因梦想破灭而选择了离开。



由“蚁族”又想到几十年前的“知青”。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光华四射,每一代人的青春也都有各自的伤痛与迷茫。天下从来没有太平坦的人生,比这糟糕的处境下也有奋斗出来的人。逆境本来是对人的考试和筛选。不能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的事。

看着这些故事,真的不希望农历新年将变质,变得物资化和商业化,沦为变相炫耀场合,忽略人性、团聚和祝福的深沉意义。



若春节印证数年前Perodua汽车公司的广告“大家自己人不用做戏”,这就悲哀!

祝愿朋友们,新年进步,安康丰足,幸福快乐,心想事成。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0

官司可了,政治困境未了

官司解决了,却未能解开政治困局

民联的尼萨最终还是败诉,这是5比0的裁决。

联邦法院5司一致驳回尼萨的上诉,宣判国阵的赞比里为合法州务大臣,继续出任州行政一把手。



这场去年「206变天」引发的司法审讯暂告一段落,除非尼萨根据联邦宪法条例第137条文要求「司法覆核」,否则唯有等待来届大选卷土重来,夺回失去的大臣职和政权。

尼萨表示,会否申请「司法覆核」胥视法官的书面判词而定,目前未有定案。至于胜选的赞比里心存感恩地呼吁各造停止争议,携手为霹雳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法官裁决只能为此案的司法审讯划上句号,解决大臣双包案的争议,裁定赞比里出任大臣的合法性,却无法为混乱的霹雳政局指引方向。



判决未能发挥照亮前路的明灯功能,它仅能从法律角度为政治争议作出仲裁。带上法庭后的结局只有两种,胜负有命。

除非庭外和解,否则永远无法取得双赢局面,况且这是非常主观又难缠的政治事宜,难以庭外和解。



如今官司了结,留下尼萨的无奈和支持者的不满,未能解开政治困境,政局依然动荡不定。同时,也延伸民主、皇权和君主立宪制度倾斜等课题的辩论。

「206变天」从来不是司法课题,这是100%政治和权力博弈。

尼萨将此案带上庭,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固然有其政治计算。



判决虽然苦涩,尼萨形容这是大马最悲哀的一天,但他展现风度呼吁支持者保持冷静,把焦点锁在来届大选。

政治始终须回到政治管道,回归票箱和交给人民定夺,以人民是老板的精神重新寻求委托,以及组织另一个更强大和稳固的政府,遏制退党和跳槽事件重演。

民联三党在去年308大选时,以微差的54%低空飞过赢得执政权;惟如今国阵政府未能反映54%选民意愿,日后的掌权日子会否继续动荡不安值得我们关注。

NONE

尼萨和民联必须认真拟定全新的「后206变天」策略,一味重复昔日的做法不全然符合人民,甚至支持者的要求。

民联的格局是下届大选,而非眼前的短视渲泄,管理情绪和制定策略必须并行,否则再多的情绪发泄也只能换来同样的结局。

期待下半场的开始,这才戏肉的精彩之处。别耗时间和精力在法律条文上打转,重点在选举,不是法庭。民联有必要认清和接受这事实。

Monday, February 8, 2010

安华烈火,12年莫熄,拉下两首相

拉下两位首相,距离首相职只有一步之遥

若1969年,马哈迪成功结合巫统内外力量迫使东姑阿都拉曼下台,为自己重返政坛主流铺路,最终当上在位最久的首相,那么安华的能耐和毅力绝不比马哈迪差,甚至略胜多筹。
马哈迪是安华的福星,也是煞星。马哈迪两次破格决定改写安华的命运,也影响政治版图。

第一次安华接受(加入自己曾炮轰的政党),第二次安华拒绝(不向压力辞职)。两次决定,带来截然不同的局面。



从1982年拉拢安华加盟执政巫统,从此平步青云至1998年遭革除。前后16年,安华从天堂掉入地狱。

安华的前半生和后半身都因马哈迪而彻底转变。前半身的权力和荣华富贵,以及后半身的牢狱和荆棘满路,都拜马哈迪所赐。

安华也是唯一能够将两位首相逼下台的「政坛异数」。他是打不死的「小强」,拥有强韧的政治寿命。

纵观当今政坛,除了蔡细历之外,没有人具备类似安华的顽强斗志。

 「安华浪潮」是90年代末的改革年代的代名词。安华是魅力型领袖,尽管1998年9月2日遭前首相马哈迪革除副首相和财政部长职,但依然掀起一股对抗的改革旋风。

改革号角从吉隆坡吹起,尔后席卷西马半岛,引起当时不满政经时局人士的共鸣,安华的演说技巧和内容烙印在支持者心坎深处。



1998年9月20日,他身陷囹圄,魅力却不减。此时,改革大旗由夫人旺阿兹莎肩扛,继续斗争。

「烈火莫熄」声浪在1999年大选期间响遍大城小镇,国阵丢失吉兰丹和登嘉楼州政权。

sodomy 2 masjid wp demo for anwar 2

普遍相信,安华带动的政治浪潮间接促成马哈迪于2003年10月31日退位让贤,由副手阿都拉接棒。

2008年3月8大选,安华统筹反对党力量以一对一形式单挑国阵,取得空前胜利。时任首相的阿都拉面对党内外压力,最终在2009年4月3日交棒予纳吉。

可以这么说,1998年至今的12年期间,安华通过「烈火莫熄」运动,以及结合反对党力量,从组成替阵到民联的政治合作模式,间接迫使两位首相下台。

「肛交二」案为安华的政途添上许多不明朗因素,到底公正党和民联会否因案件的审讯而进入后安华时代?有待进一步观察...

过去12年,安华的命运多转折,大起大落。


1998年9月2日:马哈迪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以安华涉嫌泄露国家机密和性丑闻等10罪名,革除安华的副首相和财长职。隔天巫统也开除安华的署理主席职和党籍。

1998年9月12日:安华掀起「烈火莫熄」运动,全国巡回演讲,以贪污、裙带和朋党炮轰马哈迪,为自己清白辩护。

1998年9月19日:安华的撰稿人慕纳华和义弟苏玛在法庭承认鸡奸罪,入狱6个月,尔后要求翻案。

1998年9月20日:安华向数万群众发表「独立广场宣言」,当晚蒙面的特种部队冲入住家逮捕安华。尔后,安华被控上庭面对10项罪名,不得保释。他在庭上投诉被殴打,「黑眼圈」令举国上下哗然,也引起媒体高度关注。

1999年4月4日:公正党成立,安华夫人旺阿兹莎代父从政,担任党主席,推动「烈火莫熄运动。

1999年4月14日:安华4项渎职与鸡奸罪名成立,在1970年紧急法令第2(1)条文,分别被判处6年和9年监禁。

1999年11月29日:全10届全国大选,公正党、回教党和行动党组成替阵,回教党稳住吉兰丹政权,夺下登嘉楼政权,该党崛起成为国会最大反对党;行动党战绩欠佳(林吉祥和卡巴星皆败选),公正党夺下5国席。

2003年4月14日:安华狱中表现良好,渎职罪6年刑期届满,开始另9年的鸡奸监禁刑期。

2004年3月20日:第12届大选,国阵在阿都拉的开明、中庸和肃贪情况下狂胜,反对党大败。旺阿兹莎成为公正党硕果仅存的国会议员。

2004年9月2日:联邦法院以2比1裁决安华肛交案上诉得直,撤销他的鸡奸罪名和9年监禁的刑罚,他重拾自由(他在监狱度过2147天)

2008年3月8日:第12届全国大选,公正党、回教党和行动党以一对一单挑国阵,成功否决国阵2/3国会优势,拿下5州政权。公正党崛起成为最大反对党。

2008年6月28日: 安华的私人助理赛夫,指控遭到安华鸡奸,再度掀起鸡奸疑云。安华以担心个人安全为由,匿藏在驻马的土耳其大使馆,引起国际关注。后于8月7日,安华正式被控上庭,再度面对肛交案罪,被控与赛夫发生违反自然性行为。



2008年8月26日:安华重返国会(妻子旺阿兹莎辞职峇东埔国会议员制造补选),尔后当选国会反对党领袖。

2008年9月16日:安华多次表示将在「916」变天成功,以拉拢国阵议员跳槽组织民联中央政府,惟失败告终。

2010年2月3日:安华代表律师千方百计通过法律途径阻止肛交案审讯不果后,安华二度被控的肛交案终于开审,原告兼控方第一证人赛夫开始供证。

Sunday, February 7, 2010

凯里「38楼逼宫」事件?

姑且相信,这是淡化鹰派右翼的代价...

沉静一时的巫青团,似乎再次掀起风波,剑指巫统团长凯里。他又一次成为负面新闻的聚焦点。
事情缘起从1月28日(周四),巫青团执委于党总部拿督翁大厦第38楼会议召开会议,当时传出布城区团的执委点燃火苗,要求凯里辞职,尔后获得超过2/3响应,掀起逼宫浪潮。

到底有没有逼宫?各方非常好奇,也开始留意近期异常低调,鲜少公开亮相公共场合的凯里。巫青在他领导之下取得什么成绩?

面对各方的追问,当事人不急着反驳和澄清,反而前巫青团团长希山慕丁和现任副团长拉查里在事后2天跳出来否认,表明没有上演「38楼逼宫」事件。



凯里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娓娓道出28日开会情况,澄清「30楼逼宫」疑云,并以会议录音为证说明事情的真相。

可是率先爆料的多名巫统部落客「绘声绘影」形容会议情况和逼宫者的不满,包括凯里的路线与首相兼党主席纳吉倡导的「一个马来西亚」相左、凯里唯有表现,以及巫青团方向模糊等。

根据一名巫青领袖指出,凯里无法把言论化成行动,特别是巫统目前积极进行的「人民冠军」活动。他说:
「我们看不到他举办响应『人民冠军』的活动,反而妇女组和女青团团各自主办呼应母体的活动。如今各州区团唯有各自发挥,进行自己认为可行的活动,或者延续以往的节目。」

他认为,凯里没有官职无法调动资源是其弱点,况且凯里在去年党选三角战中只赢得约40%支持,说明「跛脚团长」的处境。

同时,凯里阵营者放话否认「38楼逼宫」事件,但也承认后者欲调整巫青路线往中间靠拢的困境。

其阵营者认为,与时间赛跑的凯里必须在来届大选前,成功为巫青团转型和注入新气息,否则巫青将被数目庞大的中间选民唾弃,因此凯里的言行,如巫统大会的演词和烧教堂事件的言论都相对中庸。



逼宫与否并非重点,关键是凯里能否交出成绩,说服巫青团淡化右派思维,接受中庸理念,这才是他最大挑战。

无风不起浪,一些迹象显示,巫青内部鹰派不满凯里的领导风格,开始发动舆论攻势,制造新一轮压力,迫使他放慢,甚至放弃中庸路线。

一名巫青领袖直接了当地形容:「巫统政治逻辑非常简单,就是把没有说成有,然后不断重复,最终它将成为事实……」

凯里以约40%支持度上台,面对内部压力乃正常之事。他能否坚持中庸路线更值得我们关注,若转型失败,说明巫统离改革还有一段充满荆棘和利益纠缠的遥远道路。

更多相关新闻如下,如《東方日報》、部落格的文章,第一部分的凯里无需过得敏感和自卫第二部分希山和拉查里的回应

Monday, February 1, 2010

这叫高调,怎么交流?

無法交流的交流,是高调和造势

1月30日,副首相慕尤丁推介他的个人政治网站http://www.my-malaysia.com.my/)。选择my的原因是他的名字,Muhyiddin Yassin。
我听到一些形容,认为慕尤丁以“my”的目的是告诉别人:“这是我的马来西亚”。相比之下,纳吉的“1”,则带有:“我是No1,第一或一个马来西亚”的意思。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焦点是慕尤丁和纳吉两人推介个人网站的过程和方式。我们可以做个简单比较,因为两人都在担任副首相期间,推介个人网站。



我曾在2008年和2009年提到,纳吉告如何让别人知道“我设立网站了”。这里再次重复,对比慕尤丁的方式。

纳吉的网站是在2008年9月16日诞生,当天是闹得沸腾的916变天(安华说的)。

当晚(斋戒月期间),纳吉在副首相官邸设开斋晚宴,当时他没有亲自告诉媒体或公众有关其网站事宜,而是通过特别助理与媒体聊天时,不经意地带出这讯息。

当天晚上,其新闻秘书通过发短讯给记者和通过《马新社》发表简单文告,交代纳吉架设网站事宜。隔天几乎所有报纸都略略地报导这新闻,没有照片。低调的很,宣传味道极淡。

2010年1月30日(週六),慕尤丁的推介礼则完全不同。他选择在新闻部广播大厦内最大的视听楼举办二合一推介礼。先来一场约1000名年轻人(以大学生为主,部落客是少数中的少数)参与的“与理想主义年轻一代对话”(Majlis Dialog Idealisme Generasi Muda)。



对话前主办当局(新闻部的特别事务局)进行一场“青年参与的课题和挑战”论坛,受邀嘉宾共3人,即广播局总监Ibrahim Yahaya(也是Dunia Tiger部落客)、INMIND首席执行员Norizan Shariff(红透马来界的Nobisha部落客),以及慕尤丁的特别助理Feriz Omar(也是部落客)。

论坛结束后才到与慕尤丁的对话,以及较后的网站推介礼;偶后,当局还安排一场新闻发布会。



尽管名为“与青年对话”,这场历时55分钟的节目中慕尤丁回答10道问题,约80%提问者都是在籍大学生,缺乏火辣尖锐问题。这场节目有5多:
1. 推介礼的衣服多(上下一条心?刺激经济?)

2. 造势的布条多(邀功?展现力量?)               

3. 站岗的警察多(暴动?)             

4. 大学生最多(理想主义万岁?减少流失?)                 

5. 共产党展览多(我们都善忘?散播仇恨?)

出席上述节目的两名部落客,刘振国波力黃子豪为这场对做了一些文字记录和抒发感受...


刘振国写道:早上8时许,曾聒来到国营电台门口,守门员似乎知道来者都不善,问及到访目的,在听见以博客身份出席时,便刻不容缓的指示曾聒到嘉宾泊车地点放车,下车后便看见到处挂满“支持副首相”的布条,没有内容,纯粹是讨好形式的支持布条和单位,怕死副首相没有看见是谁在邀功似的。

越接近会场,越不是味道,除了布条还有很多出席者穿着“支持副首相”的T-恤,一些布条还写着“恭喜副首相推介个人网站”,心想这该已经不是当初要与部落客交流的意愿,更不是主题所写的“青年思想交流”,而是传统自我膨胀的造势大会、捧大脚、邀功大会和捞出席人数大会。

视听室大门口设立了一些展示版,内容主要是谈及独立的过程,长篇大论到令人厌烦,最不可取的是,现在已经是高喊“一个马来西亚”口号的时候了,为何新闻部的敏感还是停留在争取独立,对抗共产党的年代,将马来西亚人与马来西亚人针锋相对的画面一幕幕呈现出来。



波力写道:其实也不是波力不想专心听讲,只不过那种环境,实在令人听不下去!主持人应该是上届马来诗歌朗诵比赛的冠军人物,出口成韵,用罗马教堂的口音「诵读」讲词,让人听了全身发麻,额头冒汗!

更恶心的是,一群「自动自发、绝未彩排」,拥有大量「自主性思考能力的大专生」,只要台上一出现「Satu Malaysia」的发音,就是触动反射神经歇斯底里的回应「Malaysia Satu!!!」,台上台下一唱一和,配合无间,果然「交流」得极度彻底!



黃子豪写道:如果这场造势大会是为了吸引年轻人,那么主办当局就犯了致命性错误。出席的年轻人,大多是都是来充场的。许多参加者(包括笔者)事前完全不懂整个活动的流程、性质,只懂有机会和副首相交流。

整个视听室挤满了人,许多无关重要者被骗来了,竟然还不够椅子坐,被逼站着站着听。更甚的是,我看到几个马来女同学站着拿着参考书、读着lecture notes。这是不是浪费学生们宝贵的时间呢?整个会场差不多部署了超过100名警员,加上消防车、救护车等。

更多照片和链接文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