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8, 2012

群英會(50):問納吉,也不會有答案

別問納吉,他不會告訴你答案

說起來真弔詭。大選何時舉行,根本不應該問首相,決定大選日期者不是首相,而是大馬選舉委員會。

7名選委會委員在首相向元首尋求御准,解散國會後的60天之內,決定大選日期。根據《聯邦憲法》,大選日期(提名和投票日)是選委會敲定和公佈,首相僅是宣布解散國會而已。

當然,實際的政治操作卻是另一回事。若你問選委會何時舉行大選,他們大概會說:「等國會解散後,我們會在60天內決定。」

你問首相,他告訴你「不公開製造《可樂》汽水的秘訣」故事。無論怎麼推敲,都不會有答案。前線的新聞從業員們都試過了,而且很多次。

我們很難猜測大選日期。倒不如思考,困擾納吉的內外問題解決了多少?





外在問題相信已經處理得七七八八,該解決的都化解(或暫時止住),如百萬公務員的薪金制、養牛弊案、經濟和其他爭議性強的課題。其餘的是根深蒂固印象,或制度性問題,或受限于宏觀環境和國際趨勢,難以瞬間調整。



至於內在問題才是最頭痛。巫統內部問題,勝望候選人與地方諸侯的爭線站,多個州屬的大臣人選(吉打、霹靂、雪蘭莪、吉蘭丹和登嘉樓等)未能定案。大臣人選與地方派系糾紛有關。妥善處理大臣課題,可降低扯後腿事件。

其他內部問題包括,國陣成員黨難唸的經,以及東馬政黨的情緒和要求。這些情況看似不嚴重,若處理不當負面效應將輻射到其他地區。這些內部問題的處理程度應該是五五六六而已。



外在和內部問題的重疊,是另一個須關注的情況,比如莎麗扎和養牛弊案、沙巴非法移民皇委會和沙巴國陣、華教師資和華基政黨、蘇丹街課題與華基政黨等。

此外,不得不提新選民的數據和角色。我們都知道新選民和年輕選民,兩者看似相同,卻不一樣。

根據數據,大馬約650萬年輕選民(21-35歲),當中包括首投族、308第一次投票,或者在2004年和1999年投票的年輕人。惟,他們當中28%或約400萬人未登記為選民。

308之後的新選民人數不斷上升,2008年(13萬)、2009年(28萬)、2010年(85萬)和2011年(113萬)。

換言之,過去4年,新選民人數增加約240萬人,佔1240萬選民總數的20%。這群錯過308政治海嘯的新選民,將比其他年齡層選民,更珍惜手上決定國家和自己前途的一票。

另一批經歷308政治海嘯和1999年烈火莫熄的年輕人,心中那團火隨時可被點燃和蔓延。他們對政策、政治、政治人物、民主、公正和自由有更高的追求。

第13屆大選是納吉首場尋求人民委託的選舉,他須謹慎處理國陣面對的內外問題,以及新選民的挑戰,才能以更漂亮的成績執政,至少取得比阿都拉更好的戰績。

一旦上述問題解決得八八九九,才是最佳的選舉時刻。這會是6月嗎?抑或年尾?還是明年初?

老話一句,若搞得懂就答人,搞不懂就問人,沒有人懂還可以問納吉,但未必有答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