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8, 2011

群英会(29):尊严,一门新学科

尊严,我们都为它活着

60年代是一个激动的年代,冷战加剧、柏林围墙的修筑、美国反越战游行、黑人民权运动、嬉皮士、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南美丛林和非洲的游击战和独立运动在进行着。

不同地区的年轻人,在属于自己的青春、权利、自由和心灵的范围内,不约而同秉持着相同的捍卫,以各种方式追求更美好的明天。



这个充满浪漫,又狂飙的年代,第三世界的开始从政治意义上象征更大的解放,各种政治事件和文化运动不断涌现,互相影响,贯穿了这个时期,产生难以评估的作用。

历史的主体从权力机构和掌权者,逐渐转移至向往解放,要求更大和更多自由的人民。

当然也有论述提出,随着60年代激进主义的衰落,开始有人反思当年随心所欲的享乐主义、破坏性的“革命”激情、“新左派”及“反文化”运动造成的悲剧。



这些历史图景,看在40年后的今天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留下的记忆不断翻新再现和品尝。

经历了高亢、激动、狂飙、后悔、遗憾、回顾及反思后,我们的社会变得更丰富,呈现出多种魅力。这是60年代历史留给我们的丰硕果实,也是经历这段历史者的集体回忆。

他们的参与,让我们感受到时代号召的威力。不管是切格瓦拉的丛林解放战争,还是嬉皮士的摇滚吸大麻,那些以文字记载的汹涌澎湃事迹,让我们感受昔日的激动,思考事件背后的启示。



2000年后的第二个10年,我们的生活比50年前富裕和舒适,摆在眼前的不是争取政治解放或走入丛林搞革命。这个年代的流行潮语是平等、自由、民主和人权。

我们要求被尊重,尊严是第二生命。活得有尊严才不枉此行,呱呱堕地要有尊严,离开人世时也得走得有尊严。



这份尊严并非从天而降,而须争取和捍卫。它已经延伸到政治以外的领域,如金融、职场、环保和教育等。

大马人没有在这场追求尊严中缺席,人民就看不顺眼的事情发出响亮声音,从稀土厂、学术自由、选举制度、征地建捷运等,课题不同但他们都站起来表达诉求,要求被尊重和有尊严的解决纷争。

崛起的公民社会,是一个强调尊重和尊严的生活共同体,大家在这个空间内一起生活,彼此相互尊重,共同捍卫你我他的利益,因为我们都是利益相关者。



若民主程序能有效且良好运作,大家都能获得尊严,就算挥手告别也走得安祥。

卡扎菲在利比亚故乡的死态,死前被虐,死后遭鞭尸的情况,说明患上末期“尊重贫血症”的政权走到尽头时,往往失去最后一份仅有的尊严。埃及穆巴拉克躺在铁笼内面控是另一个例子。







尊重是基本要求,尊严不是政治领袖的专利。经历60年代的狂飙、70年代的犹豫、80年代养精蓄锐、90年代的跳跃起飞,至2000年代的恐怖主义盛行,我们见证时代的蜕变。

尊重主义的崛起,宣告这个倡导尊重的时代已来临。政治领袖应该与人民一起好好进修“尊严”这门新学科。

1 comment:

  1. 很多东西,都要赚取来的,包括信任、尊严等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