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8, 2010

教师参政,利与弊怎么算?

教师可以/应该参政吗?!
教师曾在我国独立前和初期扮演重要的启迪民智,领导社会舆论角色。惟,这些功绩已纳入史册,仅供缅怀和考试用途。

政府首席秘书西迪哈山一纸文告,为国内约10万名拥有大专学历的教职员松绑,为意参政的老师打开方便之门。

根据大马教师专业职工会总会估计,10万名教职员占总教职员人数的30%至35%。



预料这批潜在的政治生力军,将成为朝野政党积极争取和拉拢的对象,特别是在资讯流通未发达的乡区和内陆地区,因为他们在当地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名望。

该如何解读政府修改1993年公务员条例(行为与守则)第21条文,降低参政门槛允许更多老师参政?它对政坛、政局、校园,甚至学生和家长带来什么影响?
在泛政治的环境中,不得不从政治脉络中思考这问题。慕尤丁是教育部长,又是老二,他在这课题扮演什么角色呢?

老师归他管,他如何处理这看似对他有利的局面?背后是否牵涉巫统的派系斗争呢???

巫统至今都非常重视教育,不成文的规定说明,历任首相都曾担任教育部长。

若说年龄比纳吉大的慕尤丁,没有更上一层楼的意愿,恐怕很难取信于人。他会如何处理呢?





西迪哈山的官方允许教育服务官员参政的版本是,老师们曾在昔日政治环境中,扮演领导社会的重要角色。

他只简单的说:「目前是时候允许他们重新在政坛活跃。”,亦没有进一步解释和提供相关数据。」

教育總監阿里慕丁則不願發表看法,如政黨勢力可能滲透校園的情況,他說:「這是政策課題,應交由教育部長兼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回應,我暫時不便多說。」

教专持欢迎立场,惟必须“先教育,后政治;学校第一,政党第二”,并吁请活跃政坛的教师们须秉持崇高的廉正。



此外,民联的雪兰莪州务大臣卡立有条件支持,并认为老师们不应该花太多时间搞政治或过度投入。

雪州行动党主席欧阳捍华则认为,老师是特殊专业人士,不应该投入政治,这批公务员应该协助政治人物,而非让他们也直接参与政治。

支持者认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职员应该与普通人同样享有政治参与权,职业不该歧视政治,打入政治亦能更有效传达杏坛心声。若参政不影响日常教书工作,为何不允许老师参政?

反对者指出,一旦处理不当,政治意识渗透校园的后果可大了,不仅影响学校的“宁静”,也可能引发公正和利益冲突事宜。



教师曾在我国独立前和初期扮演启迪民智,领导社会舆论的角色。惟,这些功绩已纳入史册,仅供缅怀和考试用途。

巫统成立初期依靠各州苏丹王室的力量发动群众运动,教师扮演重要角色,带动马来社会的向英殖民政府争取独立。

巫统的经典教师从政人物是前副首相嘉化,他的崛起和逝世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

他的传奇一生,随着逝世意味着巫统从以往重视老师和低收入阶级,转为器重精英和专业阶层,逐渐忽略广大的马来中下阶层,引发“巫统-王子”(UMNOPutra)自肥争议,也间接促成两年前的308政治海啸。
他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事情:时任首相的拉萨力邀嘉化参选时,他原本拒绝,认为自己没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没有财力照顾他的选区。

作为一名马来教师,他当时的财产仅是一辆脚车。



再看看目前的巫统议员。哦,别说议员,就拿区部主席来讲就好,他们的财富是以八九位数来计算,竞选一个区部主席可能耗尽百万...

与此同时,选举策略员深谙老师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政党在选举期间以技巧方式,让教师光圈提升候选人的声望。

2007年依约州席补选国大党的Cikigu Parthiban(巴迪班)击败公正党的卡立、2008年寻求蝉联的加影区州议员马华女将刘丽玲不敌公正党的Cikgu Lee(李成金),以及凯里在林茂国席击退来势汹汹的“蓝眼”Cikgu Bad(巴都希山)。

Cikgu是我们尊重的职业,他在孩子、学生,甚至家长心目中都有一定地位;也因为这份“敬重”,出色的老师成为政党拉拢的对象。

政府允许老师参政,却未公布“确保老师参政后后依然把职责和重点放在教书工作”的“严厉条文”,家长心中的忧虑是可以理解的。

政治真的能够轻易划地为限吗?界限在哪?诠释“热衷”和“过度”皆充满主观意识,谨慎区分教育和政治是理想的说辞,实际上又该如何有效贯彻?



教育的特殊功能和教师的指标特殊性,引起政治人物的关注和发掘,这与政治参与权没有直接关系。

杏坛有别于政坛,让政治回归政治,教育回归教育,以免沦为政治化教育或教育政治化窘境。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