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4, 2010

群英会(5):新政治,从槟城开始吧!

新政治,首长情,抛种族,槟城起

我是槟城人,总是被人称为拥有强烈岛民心态。起先也不怎么觉得,后来倒是发现好像煞有此事的...

因為,我总是认为槟城最好,食物最好吃、地方最美、有山有海、古色古香的街道、战前建筑物的特色。



槟城创下很多国内或区域的第一和唯一,如缆车、槟威大桥、曾经是最高的光大(如今已退色),还有本文提到的「华裔首席部长」。



为什么华裔首长好像魔戒般,总是不断散发政治诱惑和权益味道?

全文如下:





许多槟城华裔担心的现象终于浮现,维持超过半世纪的州内族群比例出现另一种,令华裔感到不安的倾斜。

从早前的迹象到目前的事实,今年的人口调查显示,槟州巫裔人口超越华人(约1万8000人),预料年杪可能达到2万人。

数据显示,预计今年的槟州人口将突破150万,达160万9900人。华裔人口将从2005年的43%降至今年的40.9%或65万8700人,巫裔人口则从41.3%增至42%(共67万6900人)。

人口结构和族群比例变化,立即牵动以种族以基调的政治,特别是「华裔首席部长」课题。

号称多元种族,以华裔为主的民政党和行动党能否继续打「华裔首长」牌?或许巫裔政党将重提「首长轮任制」,甚至「一州两制,二首长」?还是不分肤色由掌握州议会多数议席的政党决定首长人选?



上述问题将继续困扰朝野政党,特别是捍卫州政权的行动党与公正党,以及欲重夺执政权的民政和国阵。首长牌,绝对是「锄大D」游戏的「大D」,关键是这招还有效吗?



独立至今,华裔出任槟州首长是历史和传统所致。从英殖民政府开始,华裔受器重委予高官,独立后华裔皆担任首长,如早前的王保尼、林苍佑和许子根,到308变天的林冠英。

1990年大选后,民政党只赢7席,少过巫统的12席,时任国阵主席的马哈迪依然让许子根担任首长,惟巫统出任新增的副首长职。

若按照华裔生育率推演,华人不再成为槟州多数族群乃迟早之事,无需大惊小怪。既然来了,就面对和回应它,哪怕影响下届大选的走势。

「华裔首长」固然离不开历史和传统因素,它代表华裔政治的力量和地位。但,背后也隐藏着种族政治思维,一种得失的零和局面。



种族政治气候低压的环境下,族群之间少了信任和共识,彼此皆有所保留,就算身在同一阵线内,默契彷佛停留在嘴巴,而非内化至行动中。

槟州华裔期盼留住引以为荣的「华裔首长」,执政党则希望进一步擦亮这「金字招牌」。行动党和民政对它都有特殊情意结。无独有偶,两党都是是以华裔为骨干的多元种族政党,散发浓厚的华基味道。



槟城共40个州议席,混合区占16个、华裔选区14个,以及巫裔选区10个。政党无法单靠某一种族支持就能组织政府;华裔、巫裔和印裔的支持都相对重要,关键在于谁担任首长。

308海啸改写政治版图,行动党和民政尝试走出旧框框,以新形象示人,凸显自己的多元色彩,以新政治为诉求,淡化种族色彩,强调公正、平等和透明等进步元素。

面对实际政治操作,牵涉本党政治利益的考量时,它们是否坚持大原则,秉持「去种族化」落实马来西亚人优先?



眼前的政治利益总是特别诱人,尤其是执政权。尽管心照不宣,不打种族牌,但「华裔首长思维」依然影响选民。

行动党和公正党可以通过选区划分巩固政权,但这并非永续经营的方式。若以族群比例的选区制投选领袖,非巫裔的数目肯定每况愈下,冲出种族政治才有出路。

面对政权利益和政治理念的茅盾,朝野能否在种族主义笼罩的旧环境下,为新政治带来春天?虽然短视的种族牌已遭唾弃,但很多时候依然有效。

政客为了下一场选举,政治家则为下一代。到底政党领导人是政客抑或政治家?让他们从槟城开始,以才略计谋告诉大家吧!

2 comments:

  1. 2010 年是選區重劃年, 且看選委會如何重劃選區...

    或許咱們都得效仿東馬, 目前來說沙巴砂拉越兩州的領導都不是多數民族, 那又如何了~

    ReplyDelete
  2. 槟城马来人人口也许已经超越华裔,但马来选民的人口还是离华裔选民有一段距离

    真正的新政治也许要等15~20年后才开始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