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3月24日巫统大会还有16天,党选热度升温,激烈的拉票活动之余也,也发生数宗看似无关却有联系的事件,引起党员议论纷纷。
巫统政局的发展,会否导致该党陷入第二度被宣判为非法组织或陷入领导危机?
党员要求展延大会,不然入禀法庭申请禁令;纳吉再次惹蚁上身,法国《自由报》揭发阿旦杜雅遭枪杀前的细节;巫统部长的政治秘书卷入7万令吉贪污丑闻中。
相信不只这些,陆续有来,等着瞧...
3月3日,两名巫统党员要求展延24日至28日的代表大会和党选,彻查党内金钱政治问题,否则将入禀法庭申请庭令阻止举行大会。
他们不是普通党员,而是一度举足轻重的前党领袖儿子,即前雪州大臣哈伦的儿子马兹兰(图右,前双溪威区州议员),以及前巫统大会主席敦苏莱曼的儿子卡达沙(图左)。
他俩曾在去年向当时的反贪污局报案,指责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都拉与署理主席拿督斯里纳吉绕过党选程序,以权力转移的方式交棒,涉嫌滥用权力与公共资源。
在这之前,巫统纪律局和反贪污委员会接获超过1000宗金钱政治和其他滥权的举报,但是当局的缓慢行动令许多党员不满,至于受调查的党员则认为当局选择性对付特定领袖。
金钱政治已非新鲜事情,若投诉未获得正视,牢骚和怨气冲天的情绪将在党选成绩出炉后爆发,入禀法庭讨回公道是合法途径的最佳选择。
不过,根据《1966年社团法令》第18(C)条文阐明,法庭没有司法权处理针对有关政党决定而引发的诉讼或申请。
1988年2月4日,巫统遭吉隆坡高庭宣判非法组织,因为当年的党选牵涉非法支部,而今日的巫统其实是前首相敦马哈迪成立的「新巫统」。
倘若马兹兰和卡迪沙不满纪律局和反贪委会的调查进展而申请禁令,巫统陷入另一司法泥沼中,阿都拉脸上无光,纳吉则卡在接棒程序。
与此同时,反贪委会周三(4日)逮捕一名巫统部长的政治秘书,后者涉嫌贪污行为,反贪委会官员在他的车上发现7万令吉现款。
虽然当事人极力否认,7万令吉是物证,不排除他遭政敌布局陷害,但是他的逮捕对该名寻求蝉联最高理事的部长而言是深重打击。
另一方面,法国《自由报》引述警方案件揭露阿旦杜雅遇害前的细节,为巫统扔下深水炸弹,成为党员的热门话题。
这事件也成为国会的质询问题之一,要求政府解释为何高机密的警方文件泄漏到外国,人民也想知道文件的真伪。
在这之前,该课题多次困扰纳吉,迫使他在去年两个不同场合,即巫统汇报会和峇东埔补选期间发誓,撇清自己与该案件的关系。
由于蒙古女郎炸尸案件还在审讯期间,外人不适评论,但是《自由报》的刊登时间,为人们提供很大想像空间,根据不同角度和观点进行分析。
时事评论员邱继平认为,党员欲申请禁令的事情肯定与巫统党选有关。
他说:「这两个人拥有政治目的,他们并非首次发言,之前也曾针对金钱政治向领导层发难。」
他指出,人们必须以谨慎的态度,看待阿旦杜雅遇害前的描述新闻,这牵涉谋杀命案,不应轻易下判断。
他表示,由于大马的执法机构在调查和审讯期间的公信力受到质疑,以致人民自然将它与政治挂钩,特别是居高权威的政治人物。
他说:「这是人们的印象。谋杀是严重的罪行,况且牵涉重量级政治人物,政府必须尽快以专业和公正精神处理,否则负面印象将继续留在人们脑海中。」
他不愿正面回应《自由报》的新闻是否具有政治目的,惟该报导唤起人们对该案件的记忆,并自然的联想至巫统党选和大会。
朋友们,自己想想《自由报》的新闻真的这么巧吗?没有政治目的?如何从警方手中获得的如此机密的报告?若是虚假报道的话,目击者敢去报警吗?起诉报章?控告记者?
太多问题无法一一解答,留给那些高位者回答!
阿旦人在千里之外,如何得知款项进入户口,这是我比较好奇的一个点。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