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的教育部长希山慕丁一定不好过,除了被迫贴近「废除英语教数理联盟」大游行进展之外,还得面对巨大压力。
晚上失眠是应该的,体重下降则不得而知。巫统大会期间来了这场大集会,气势不输「净选盟」和「兴权会」,希山很不愿意看见的局面终于上演了,警察开弹(催泪),首相阿都拉也开腔。
希山不愿向这群人妥协,这不意外。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不买阿都拉的账,表示不会为了示威而加速英语教数理的政策宣布。
我的《群英会》文章写英化数理的政治阴谋,全文如下。
英化数理是政治阴谋?还是党选手段?

三八妇女节前夕,约8000名「废除英语教数理联盟」支持者浩浩荡荡在雨中催泪弹相伴下游行至国家皇宫呈交备忘录予国家元首。
这情况与2007年净选盟游行和兴权会抗议的大型活动类似,大批警力奉命到场,催泪弹和水泡的使用,令人不敢恭维。
3个星期后退休的阿都拉希望,教育部尽快决定2003年开始执行的英语教数理措施是否延续,明确交代政策的立场。
首相的矛头明确指向教长兼巫青团长希山慕丁,而后者则直呼示威游行集会背后有「大阴谋」,回应的口径与阿都拉相差甚远。
我不仅要问这是谁的阴谋?游行带领者非政党领导,看不到民联巨头,也不见政党的一线人物亮相声援,唯有回教党的志工扮演「人流指挥」角色。
虽然这项民意集会以巫裔居多,以董教总等8大华团不愿参与,惟隆雪华堂会长黄汉良毅然与集会者同在。
英语教数理不是新课题,一开始就不受看好。308后反对浪潮更大,包括巫统内部以东姑拉沙里为首的精英和学术份子。
他们曾结合语文出版局、教育、文化和写作界力量主办多场严谨的学术研讨会,以数据和调查报告佐证英化数理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研讨成果也提呈教育部供做参考。
希山也多次通过圆桌会议,听取民意广纳建议,可是关键的决策却迟迟未能定夺。
3月7日,不满者终于选择向马来统治者提备忘表达不满,坚决捍卫母语,甚至不惜自制「联邦宪法152条文」棺材,意味着马来语作为国语的条文已死亡。
若集会选在2月21日「国际母语日」进行,更能凸显其意义,惟在泛政治的国度,任何事情免不了与政治挂钩,何况这「高度敏感」的教育课题。
即将卸任的阿都拉开腔指示教育部加快步伐,对事情有多大帮助?以目前政局发展脉搏,没有人可以给答案。
不过阿都拉在2月26日,传达内阁应检讨大道涨价讯息的事件的例子,他不是非想象中的跛脚鸭。或许当中牵涉的人物不是缺乏强烈的主流权威色彩。
大道涨价和英化数理固然影响深远,看在巫统眼里,牵涉民生和涉及语言是不同层面的课题,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党选和交棒之际,浮现英化数理争议,焦点自然落在纳吉和希山慕丁表兄弟身上,特别是声势一片大好准备就任副主席的希山。
党选影响巫统,巫统主导国阵。政治挂帅的3月改选风云,任何落差足以影响党选成绩,错过2009年列车,2012年物换星移,重来已是另一个环境。
希山是否有勇气在3月杪之前公布英化数理的立场,政治意义远远超越政策需要。
可能他觉得阿都拉反正都要下台了,没必要买他的账。
ReplyDelete山水有相逢,出来搞政治的,总有一天要还,看看还谁而已。
ReplyDelete今天你威风,不表示永远威下去;挫败不以为长久失落。阿都拉本身是最好的例子,有谁想到他会当首相?
事实上,有些学校已经实行废除英语数理科的月考了。
ReplyDelete名存实亡的计划,犹如鸡肋。
放不下的,只是面子而已。
山水有相逢
ReplyDelete蓝志锋威风. 威风
无独有偶,呵呵!
ReplyDelete鄭丁賢‧政治雞肋
ReplyDelete2009-03-10 20:02
英語教數理,已經是一塊政治雞肋,吃進嘴裡,卻鯁在喉嚨間。
卡在喉頭,當然很不舒服,而且,時間長了,還會出大事的。
譬如,它引發了一場示威,一場讓巫統難堪,使希山慕丁難為的示威。
巫統是馬來民族的捍衛者,教育部長是馬來語文的守護者;而今,馬來民族主義人士群起反對巫統的語文政策,批評政府貶低馬來文的地位。
這叫巫統和希山情何以堪!
示威只是第一波,巫統和希山明白,如果再不處理,恐怕會有更災難性的後果。
表面上,可以歸咎於反對黨,事實上,問題可沒這麼簡單。
動員示威的,不是回教黨和公正黨,而是14個馬來文教團體,由政治中立的國家文學家沙末沙益,以及語文出版局前任總監哈山阿末帶頭。
巫統可以攻擊反對黨,但是,它不能得罪馬來社會,尤其是民族、語文情意結濃厚的保守、傳統馬來社會。
這個區塊,是巫統的票倉,是權力的根基,是衣食父母。
更不妙的是,示威施壓是在巫統即將舉行黨選之際發生,而希山是競選副主席的其中一名候選人。
這不是巧合,是有備而來。
巫統大會上,族群意識強烈的代表,可能遷怒於希山,讓他的副主席勝望產生變數。
巫統也可能激怒傳統和保守的馬來民眾,把他們送入民聯懷抱。
再堅持下去,就要付出政治後果。
然而,要廢棄英語教數理,也會有政治代價。
其一、6年的英語教數理,前“功”盡棄,所有的投資和成本都沒有回收,還要負起政策失敗的擔子。
其二、要得罪老爺子馬哈迪,換來沒完沒了的叫罵和修理。
巫統和希山卡在十字路口,進退兩難;究竟要吞下去,還是吐出來?
曹操在漢中一戰,進退維谷,嘴裡嘆道:“雞肋,雞肋”。楊修聽了,叫將士收拾行裝,準備撤退。
雞肋者,吃不下去,最終要吐出來。
希山還沒宣佈決定,然而,答案呼之欲出。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評估。
星洲日報/馬荷加尼‧作者:鄭丁賢‧2009.03.10
什么意思?不是很明白??!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