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2007年最后一天<锋火连天>写的还是与兴权会和印裔社会有关的评论,焦点锁在巫青团长希山慕丁。
连续写了几期兴权会的文章,发现坊间流传非常多凯里与兴权会关系的猜测,甚至指责他扮演关键角色?!
热辣的推测为我们提供很大的想像空间,而凯里的沉默似乎吻合这些指责。
我的关注点是希山慕丁,到底他如何应付这些局面?他会否被动式地回应课题,或掌握开球权,主导局势发展?
专栏全文如下:
若你问关心政治的印裔同胞,什么国际人物是目前最热门和受推崇的人,相信他会告诉你答案是印度圣雄甘地。
这并不让人感意外,从11月25日兴权会集会游行,高举采用“公民不合作应对策略”甘地海报,接下来数场声援活动和集会都可看间甘地的肖像。
对集会者而言,甘地海报是表达方式,国大党党旗或三美维鲁肖像不可能出现在人群中。
从其他族群,特别是马来政治角度而言,看了甘地肖像后,内心很不是味道,不解为何独立50年后,这些印裔还心牵印度?
11月的兴权会枪口冲着政府而来,种族言论让政府,特别是国大党难堪;民青团副团长帕兰佐迪于12月发表的“从生到死都受歧视”文告,则目标明确地瞄准巫统。
巫青团长希山慕暴跳如雷的反应,是预料中的事情,惟巫青副团长凯里驸马,依旧如兴权会般没有发表任何言论。
我不是在扇风点火,只想揭开为何凯里三缄其口的原因。
凯里再度沉默
一名希山幕僚指出,处理“帕兰言论”事件比兴权会示威更棘手,因为帕兰是国阵成员党青年团的副团长,巫青盯着他,其他成员党也密切关注事态进展。
他说:“希山并非不认识帕兰,大家都是国青团家庭成员,帕兰是民青副团长,希山是巫青团长兼国青团团长。”
“其实希山可以行使国青团长权力,直接‘开除’帕兰在国青团的地位,禁止帕兰出席所有国青团会议和活动,但是,他没有采取这严厉的惩罚行动。”
“希山对他的言论深感失望和惊讶,并认为若帕兰觉得巫统做坏事,而无法苟同我们,你可以离开国阵。”
“你公开发表巫统边缘化印裔的言论,证明你对巫统没有信心,留下来又有何意义呢?”
他表示,希山并不担忧帕兰言论演变成种族课题,相反的不愿该课题的进展成为诱发国青团分裂的因素,这将影响他在党内的形象和地位。
下达封口令
希山清楚知道,帕兰言论可轻易遭煽动,成为巫青内欲往上爬者的楼梯,只要发表强烈的回应抨击,即赢得党内欢呼与掌声。
幕僚说:“希山下达封口令,只有他可针对巴兰事件发言,其他人士,特别是与成员党关系欠佳的凯里也不能发言,以免一发不可收拾……讲多错多。”
“如果连二号人物(凯里)这样的领袖都不可发言,巫青秘书拉曼达兰和其他执委更不能表达看法,这也包括各州的巫青团长。”
“拉曼达兰的工作是联络其他政党青年团团长,包括民青团长马袖强和署理团长林时彬,传达希山的看法。”
不难发现,帕兰事件上是希山的“个人秀”,充分展现其处理问题的智慧和应对策略。
希山完成首阶段的“炮轰任务”,球已在许子根脚下。
至于球会在哪一个龙门出现?“严厉警告”?“冻结党籍”?“开除党籍”?“自愿退党”?胥视许子根的智慧,考验国阵良心的最佳时刻。
不管民政如何裁决,它将开启希山第二轮“政治秀”的回应。
应对处理得体将为他加分,否则可能扣分,甚至引发反效果和后遗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