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统大会实在太多东西可以写、能够分析评论、大作文章、也能炒作、甚至大胆猜测,不断跟进。
本期<锋火连天>写的是巫统舞台上下,各显神通,出尽法宝,为自己铺条平坦好走的柏油路。
台上台下,台前台后,各有精采;台上的掌声来自台下的认同,台前的成功演出归功予台后的策划筹备。
政党政治的舞台亦如此,台上的领袖必须与台下的基层维持良好互动关系,争取更多支持,扩大势力版图。
巫统大会已在两天前结束,台上领袖说了所有应讲的话,台下的基层也该受到相关讯息。
还有许多事情只能意会不能言语,领袖们需通过其他方式传达讯息,更重要的是聆听基层的意见心声。
阿都拉于巫统大会台上发表的政策演说和总结演词,从宗教、种族、政治、经济、教育和治安开始谈及,尔后点出燃油津贴、未来挑战与前景,以及炮轰“公正与干净选举联盟”大集会等。
台下基层可能出现另一番风景,八卦小道消息在指缝与手机键盘间迅速流传,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文章完整版如下:
上周二,1名来自柔佛昔加末区部党员佐哈里依斯迈向警局报案,指阿都拉触犯“政治罪行”,擅自删除最高理事会的会议记录。
佐哈里依斯迈的报案书内容说,2006年8月28日最高理事会曾开会上讨论如何挫败前首相马哈迪欲成为中央代表的措施。
可是阿都拉却在较后时,铲除3页相关的会议记录,佐哈里依斯迈对此深表不满,决定以“政治罪行”报案要求警方介入调查。
与此同时,著名报人兼时评员卡迪嘉欣今年不获巫统总部发出的大会采访证,导致他无法进入会场。
也是<新闻出版社>集团总编辑的他,对总部“故意”不批准其采访证申请的做法深表不满。
他向我展示两则,他与秘书处职员沟通的手机短讯记录,证明职员受巫统执行秘书胡赛尼指示,不发采访证予他。
这名被视为同情和倾向马哈迪的前<新海峡时报>集团总编辑卡迪嘉欣说:“或许他们不想我进入会场,观察党员的身体语言,担心我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我今年不能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发言,因为我不是;我只能以党员身份讲话。”
若将这两件看似不关联的事放在巫统政治脉落中检视,不难发现内有乾坤,为何偏偏在巫统大会期间发生?
这些是台下政治角力的最佳写照,除此之外,某些暗流汹涌迹象透露,台上一团和气,万众一心高喊马来人万岁之余,内部已针对大选和党选展开部署行动。
接下来的巫统变化将更精采,可能涉及洗牌工作,特别是巫青团的权力结构变化,凯里的班底能否顺利过关,敬请拭目以待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