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7, 2010

展翅高飞的浴火凤凰--Aung San Suu Kyi

迟来的释放,我的女神!




我很少崇拜人,严格来说是不曾崇拜人,顶多是超越欣赏的敬佩。林肯、甘地和特丽莎修女是我敬佩的人,可惜都已不在人间,但他们的功绩都记录在史册上。

有一位,我非常敬佩和崇拜的人。她曾是一位平凡女性,但却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Aung San Suu Kyi,有很多中文译名。各中文报,包括海外媒体都有不同的翻译,如昂山素姬、昂山素枝、昂山淑姬、昂山舒吉、翁桑淑姬...

不管她的译名如何,我对她始终钦佩和崇拜。原本对她的了解不多,直到1999年有缘前往缅甸,亲自与她接触、会面和交流。



虽然只有短短约两个小时的会面,她的纤小体型,背后折射出巨大身影,发光发亮的道德正义光圈,正正来自她那股坚定的意志。

2009年6月21日,配合她6月19日的生日,我写了一篇《64岁的昂山素姬,坚强美丽》,她的坚强和毅力感动全球。



每次阅读她的新闻,很自然回忆起11年前的画面。这也应该是我人生中,经历最难忘的事情;那时的点点滴滴,毕生难忘也...

2010年11月13日,她终于被释放了!希望是真正的释放,也是解放缅甸的开始。



我由衷祝福她,这只浴火凤凰能展翅高飞,把缅甸带上另一个更民主和开放的国度,恢复昔日的光辉。

让Myanmar改回Burnma,以昔日的Rangoon取代目前Yangon。军人掌权后擅自改国号、改首都、改国旗和迁都等,统统都应该恢复原状。



惹人诟病和独裁行径罄竹难书,水生火热内的人民没有选择余地,他们期待改变,但又畏惧军权。

若与其他亚洲代夫/父从政的女政治人物,如我国的旺阿兹莎、菲律宾的科拉松和阿罗约、印尼的梅嘉瓦蒂、巴基斯坦的贝纳齐尔等,我觉得昂山素姬更值得我尊重。



衷心祝福昂山素姬!希望有朝一日,军人政权倒台后,能名正言顺踏入缅甸。目前,我应该是不能入境缅甸的黑名单之一。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党选,不是寻找天使

再益还有路可走吗?



再益在短短24小时内,将自己对党选不满的抗议行为,从退选和辞职提升至炮打司令台,集中火力炮轰安华和阿兹敏。这是拉长战线的打法,问题是为何要开新战线?

安华和阿兹敏多年的主仆关系,安华在党内神圣不可侵犯的符号,原来看在再益眼中,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这次,再益真的踩过界,把所有不满渲泄在两师徒身上。

NONE

再益一箭双雕,将党内三位重量级“A号人物”(安华、旺阿兹莎和阿兹敏)的其中两位列为箭靶,引起党内反弹是必然。

若加上之前敌我不分的文告,以及接受《马来西亚前锋报》的专访,再益的党内立足地,恐怕只剩丁点的一寸。

公正党并不完美,党领袖也不是天使,安华确有不足之处,阿兹敏也曾失策,难道再益完美无瑕?再益可以批评领袖,但这种烧桥方式,双方难有转身余地。

Tuesday, November 9, 2010

球,还在再益的脚下

再益,各自解读的“符号”
喜欢与否,再益已经是一个符号,分别在于党内外对“符号”有不同的诠释。

他可自行决定,本身在公正党的未来路和角色,就如2008年9月15日,不满前首相阿都拉,而愤然辞去首相署部长职。



再益依布拉欣,一个很有主见,又令队友难以适从的人。

他担任部长期间,曾为国阵带来法律改革的希望;他在巫统期间,也为巫统和国阵带来难堪,与此同时却为自己赢得外面的掌声与喝彩。

他于周一(11月8日)掷下退选炸弹,以不满领导层纵容党选舞弊行为辞去所有党职。这招看似“赌气翻桌”的抗议方式,把安华和公正党摆在不利位置。

党内人士对再益有不同看法,他也清楚知道,否则不会在竞选初期提出“嘉化现象”,更无需举出自己入党前后的强烈“英雄VS叛徒”对比。



再益有别与一般政治人物,他的“驾驭度”很低,只能采用相对的“影响”方式,与他沟通和争取认同。

他的退选看在安华眼里只是“初步回应”,因为领导层对再益的指责有不同的解释,它们认为,再益不满沙巴区部选举的成绩,认为选举出现舞弊,所以愤然退选和辞职。

再益缺乏体育精神,落后了就退选的做法,在党内引起议论。或许他认为,自己在沙巴拥有不错的支持率,选票成绩不应该如此。

11月6日和7日投票的20个区部全数来自沙巴,这可窥看再益和阿兹敏的真正实力,明显地阿兹敏在这一轮计票中以968张多数票把再益抛在后头。



Saturday, November 6, 2010

巫统胜了,聂阿兹进入倒数?

巫统迈向哥打峇鲁,聂阿兹逗留多久?
民联不应沉醉于自我编制的“入主布城”美梦,2年半的海啸退潮后,纳吉和国阵今非昔比,安华和民联是否还停留在以往的舒适环境呢?

政治是比实力,拼政绩的博弈,而非口号和人气的比赛,政治权谋和小魔法仅是短暂之计,绝非长远永续的生存之道。

民联必须拿出更大诚意,交出政绩才能赢得选民的支持。认同比同情更能持久,特别是在政治选择上。



回教党在11月4日失守加腊士州议席,巫统以1190张多数票重夺2年前丢失的加腊士。补选成绩对回教党是苦涩的,对民联则敲响警钟,必须走出自己的想像空间,踏实的工作。

这是回教党续去年7月14日,差点败走马力勿莱州席补选,仅以勉强的65张多数票低空飞过后另一项挫折,冲击以州务大臣聂阿兹为首的丹州政府和回教党领导层。

回教党输了席位,但无损该党稳固的州政权。月亮于308大选时赢得45个州议席的38席,人民公正党1席;身为反对党的国阵则有6席,如今增加1席至7席。

79高龄的聂阿兹如何面对这场败仗和个人冲击,将受党内外关注。他在1990年回教党夺下丹州政权后就出任大臣至今20年,在这之前曾多次传出健康理由准备退位让贤,惟党内一直对新大臣人选举棋不定,意外分歧。



聂阿兹的入室大弟子胡桑慕沙在2009年党选中落败,影响聂老的交棒计划和时间表。加腊士成绩或许会加速这过程,处理不当将影响党内人事部署和士气。

聂老的敦厚慈祥形象固然吃香,但在位20年后,也应该培养新血和接班人,相信党内早已思考接班事宜。

惟,不能草率决定这颗回教党皇冠上的新珍珠主人身份,这也是党领导层头疼的事宜。预料补选成绩将为交棒计划,打开一道机会之门,尽速完成以全新团队迎战下届大选。

Wednesday, November 3, 2010

马美关系,还是美安关系?

安华关系,比马美关系更有看头?

11月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莉来访,与外交部长阿尼法进行双边会谈。记者会未开始时,许多记者已把焦点锁在安华的身上。

到底希拉莉有没有会见安华?两人何时会面?内容是什么?美国对安华肛交案审讯的立场?



果然,希拉莉和阿尼法联合记者会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问题都与安华有关。

 噢,相信希拉莉和阿尼法有备而来,希拉莉轻松回答第一道由美国记者提出的安华问题(双边会谈是否提及?大马是否向美国保证?)。

至于第二道问题则由马方的《马新社》提问,询问希拉莉是否会见安华?会面的目的是什么?

阿尼法看似比希拉莉更紧张在意,这也不难理解。外长的责任是代表国家,向外国解释大马的立场,况且对手是超级强国的第三号人物(第二号的实权人物)。



看来安华是美国和大马都关心的课题。不然,阿尼法也不会以国会议员和内阁部长的身份保证,安华将获得公正和公开的审讯。

安华、美国、大马,大家各取所需。这首歌将继续唱下去....

Tuesday, November 2, 2010

群英会(28):谁是垮掉的一代?

不想就此垮掉的一代
政治可以很有趣,在参杂了宗教和种族后,一切变得小心翼翼,谨慎而行,小事件膨胀成大问题,以显微镜看课题,自然浑身不自在。

对七字辈的年轻人,祖国就是马来西亚,而非中国或印度,更罔论印尼。他们不想失望不断地遭政客注入体内,相反的希望获得详细的解释,以理服人。



很矛盾!这边厢,期待政治解放社会和提升经济;那边厢,政客却捣乱秩序,破坏和谐。

此刻谁才能真正打救这一代人?自己的力量足够吗?能在现实环境发挥作用吗?

70年代末出生的人,如今是30来岁。他们完成大专教育,在社会打滚谋生约10年,许多已成家立业。

一般上,他们上要照顾父母,下得养儿育女,生活、工作与家庭压力经常排队而来。避过1998年金融风暴(还在求学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未直接冲击他们,但却感受到经济寒流来袭。

浪漫的憧憬远离他们,饭碗和面包困扰着这一代人。男的赚钱养家分担家务,女的则需出来工作增加收入。



尽管生活忙碌,他们当中很多对未来极为困惑,为何政治环境如此莫名其妙?!政坛对他们来说是虚伪和沉闷的·,但剧情发展又引人入胜。

政治是复杂的呼号,不是治理众人的事情。以金钱作为判断是可靠的标准,可惜它很苛刻。如果不以“元首的肖像”为计算单位,难道单凭良心?或根据普世价值观吗?这更模糊及充满争议。

对关心时事课题的七字辈末年轻人来说,政治是聊不完的话题。两年前的308掀开无限可能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