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高速大道政治”和“开车上路”形容民联政治,特别是雪兰莪莪的政局。
雪州是全马最先进的州,公正党则是主导雪州政权的政党。它应比其他政党更敏感,更敏锐地察觉民心转变,影响力衰退的迹象。
一些简单的解释如下:
2008年全国大选,除了是308政治海啸之外,在雪州也是“高速大道政治”
“高速大道政治”:民联赢得的议席都是沿着3条高速大道
- 联邦大道 (Federal Highway):八打灵再也,格拉纳再也,莎阿南,巴生
- 白蒲大道 (LDP):蒲种,白沙罗(Dmsr Jaya,Dmsr Utama,Bkt Lanjan),梳邦
- 莎阿南大道 (Kesas):Kota Kemuning和巴生市区多区
- 第二中环大道(MRR2):城市地区,安邦和莪唛,班丹例外
高速大道之外的地方,民联赢得少,赢得薄。
- 大道=发展=醒觉=当家作主(进步)
- 热情容易衰退,来得快,去得也快(危机)
- 容易超速,忽略车速(舒适)
- 车的性能很重要,否则容易车祸(民联的机制松散,缺乏中心思想)
- 收费站引不满(不透明;选民有自觉性,给了票,要交货,不得滥用选民的宽容)
摆脱“高速大道政治”,迈向两线制
- 没有快速致富的政治工作,越快越容易出错
- 朝野双方必须回到政治重心
- 定时检查车子的上路情况,聆听乘客的意见(人民是老板)
- 与其发生小碰撞磨擦,总好过致命车祸
《独立新闻在线》的报导如下:
【本刊黄书琪撰述/苏晓枫摄影】乌鲁雪兰莪国会议席补选如民联遇上小车祸,倘若能因此及时检讨,也好过毫无异状直至发生大车祸;第12届全国大选的政治海啸以来,我国民主开始踉踉跄跄往前走,乱象纷陈,但评论人认为要享受民主,就得忍受民主所带来的阵痛,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无论朝野都仍须努力。
在昨晚(28/4)题为“从乌雪补选看未来政局”的讲座上,《东方日报》副新闻编辑蓝志锋把领导政党誉为开车,车子性能好坏,乘客感受优劣,负责驾驶的司机都必须一一检视、改善。此次民联败阵乌雪补选,他认为可以把乌雪补选比喻为民联这辆车发生小小的摩擦,但“总好过来到关键时刻翻车。”
2008年的第12届全国大选结束后被誉为“政治海啸”,而蓝志锋则认为政治海啸在雪州也是“高速大道政治”,除了民联获得的议席都沿着四条大道,即联邦大道(Federal Highway)、白蒲大道(LDP)、莎亚南大道(KESAS)及第二中环公路(MRR2)。
一旦远离四条大道,民联纵使得胜,也“赢得少,赢得薄”。 乌鲁雪兰莪正好与这四条收费大道扯不上关系。在乡间公路上,2008年代表人民公正党上阵的已故再纳阿比丁(Zainal Abidin Ahmad)也不过以198张多数票胜出。
因此蓝志锋提醒,民联虽然搭上了高速大道政治,但民众热情来得快,也可能去得快,政党领导人应该注意不要“超速”,更要注意后座乘客(人民)感受,他说:“如果以汽车形容一个政党的话,党魁就是坐在司机位子上的总舵手、操盘者,如果车的性能不好,掌握不好就会撞向分界堤或撞入水沟。”
先天环境难服务
国阵成绩不漂亮
回到乌雪补选主轴上,蓝志锋坦言,这是一个拥有先天性很难服务的客观环境的选区,乌雪一个国会议席底下有三个州议席,与之大小相仿的马六甲却有六个国会议席、28个州议席。
这个选区有垦殖区、园丘、现代住宅区、殖民地留下的乡镇规划不一而足,而且,蓝志锋(左图)提醒,在上一届全国大选再纳阿比丁代表人民公正党拿下这个国会议席以前,这个地区无不是由国阵掌握,并且出产许多重量级政治人物,诸如马华公会曾永森以及峇东加里州议员、前雪州州务大臣莫哈末泰益(Muhammad Muhd Taib),就算是再纳阿比丁本人,在加入公正党之前,他也是巫统党籍的州行政议员及副州务大臣。
从选战来看,民联在这个地区的基层孱弱,蓝志锋就说:“回教党尽管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但他但他很巧妙的告诉我们,其实回教党在乌雪的组织架构没有想象中那么强、那么稳,但比公正党有组织、结构、规模。”
所以,蓝志锋认为朝野政党、领袖都在这场选战当中有所损失,最大的得益者却是人民,因为纳吉押上了他本身的声誉,在最后几天于选区全天候助选,但扣除军警铁票之后,“国阵赢得非常辛苦,有一点点勉强”。
两名候选人毫无疑问的只是双方阵营最高领导人的代理,“最大的灾难与伤害是落在公正党及安华身上”。他说:“乌雪补选情况,就告诉人民公正党,后面马来乘客对开车的人有一点意见,那是个警钟,如果开车的人没注意警钟,分分钟会车祸,轻则车受损,重则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