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尽管国家政事经历巨变,民政党数度以民主方式更换领导层,但创党的宗旨、目标、斗争精神和为民服务的承诺与行动却始终如一。
这是一段节录自《40年了,民政党做了什么?》的小册子序言。这本册子也是2008年大选前,民政的文宣作品之一,以数据和实质成果向选民汇报「执政成绩单」,重新寻求人民委托。
怎知308大选,民政不仅在槟州全军覆没及丢失政权,在霹雳和雪兰莪也零收场,战绩惨不忍睹。随后即传出民政「泡沫化」的言论,估计若民政不改革,人民进步党是可参照的版本,走入史册是可能的事情。
政治海啸2个半月后,党主席许子根低调庆祝民政党成立40年,推介新口号「万众一心,从心出发」,强调成为全马人属意政党的愿景。
这是「一个愿景、一个使命、三大动力和八大策略」的从心(与「重新」同音)出发路线图,凸显发自内心的改变,选择从「心」的特别意义是要展现决心、信心和爱心,确保民政在大马政坛中占有一席之位。
可是308至今近2年,民政兑现了什么承诺?交出怎样的改革计划?除了在槟城发动「盯猫行动」和偶尔发文告「多说话」之外,脑袋似乎一片空白。
哦,还有成功拉拢沙巴的现任州议员陈树杰(前副首长)加盟,以及吸纳前马华党员的彭亨州独立议员何业嘉入党。
如今党顾问林敬益看扁自己一手带大的民政党命运,发表掀起轩然大波的「重夺槟州无望论」,引起党内极度不满,向这名政治老顽童发难。
这种「在外人面前洗肮脏内裤」做法固然遭惹抨击,惟他却彻底曝露民政,特别是槟城民政的困境,无法突破身在国阵架构的瓶颈,国阵的标签令民政左右为难和行动受限。
[caption id="attachment_5022" align="aligncenter" width="468" caption="林敬益是政治老顽童,常被称为KY的他,也有KL(“乖懒”)特质;口水多,点子多,不按理出牌,语不惊人死不休。"]
此时的许子根正努力做好绩效管理和国民团结的首相署部长职,为「一个马来西亚」东奔西走,林敬益不仅没有多加鼓励打气,反而抛下深水炸弹,许氏脸上无光,内心憋着一股闷气。
许子根出任部长和党主席至今,其魄力和执行力成为各方聚焦点。批评者认为许氏缺乏领袖该有的「破格」勇气,面对敏感和关键课题时,经常慢半拍的回应,甚至噤若寒蝉。
不管「民政沦为巫统的附庸」印象正确与否,该党在人民,特别是华社心中的地位和形象不断下滑,乃不争的事实。
民政继续留在国阵的剩余价值,仿佛如逐渐溶化的冰山,优势逐日消失,民政所能发挥的功能和价值乏善可陈。若仅沦为充当国阵台前「不离不弃」的装饰,勉强依靠官职维持「合作关系」,这种强弱悬殊的联盟式合作,还能维系多久?
林敬益曾点出,民政在国阵的地位有如乞丐般乞讨,虽不中亦不远。许子根必须慎重思考与国阵的关系。
去年林时彬(林敬益的儿子)领导民青团曾在代表大会期间欲提呈「退出国阵」提案,惟遭许子根否决。
国阵框架内的民政党能否浴火重生,目前还是未知数,也由不得许子根控制,因为纳吉决定国阵的转型。
[caption id="attachment_5023" align="aligncenter" width="378" caption="若与林敬益相比,许子根长期被批为缺乏魄力和优柔寡断;目前士气一蹶不振的民政的确需要“破格”的勇气,带领民政展翅高飞。"]
许子根能否发挥总舵手角色,调整民政路线,以「破格」的勇气力挽狂澜,这正是民政缺乏的改革元素和动力。
林敬益的「破格」言论相信已达到刺激许子根的作用。重夺槟城与否只是众多目标之一,关键在于许子根必须思考民政在国阵的地位是否有利日后的发展。
人民对民政的需要已经被民联取代,民政必须确立全新的策略定位,思考留在国阵好,抑或以第三股势力重新出发?
不然赢回政权,输了理念和原则,民政也只沦为竞选组织,而不是拥有崇高非种族政治理念的政党,也典当创党先贤确认的路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