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31, 2010

惩罚背后的意义

月亮的惩罚,蓝眼又如何?
回教党纪委会的惩罚传达明确讯息,即不论党职高低,一旦触犯纪律将面对惩罚。卡立和哈山为反面教材,道出触犯纪律的后果,一切以党的纪律为出发点。

至于惩罚轻重程度有别,则有想象空间,大家各自诠释。



惩罚不是羞辱,也非残暴,而是规劝和教训,提醒党员必须遵守党章,服从月亮的纪律之余,也维护民联的形象,以免过火言论伤团队和气。

卡立沙末和哈山阿里双双因为回教党违反纪律,面对纪律委员会处分,差别在于惩罚各自不同。

NONE

相对哈山的书面警告,卡立面对较严重冻结党职6个月的惩罚。不过,关键并非惩罚的轻重,而是惩罚背后的意义。

对两人而言,惩罚没有构成实质的政治利益损失,充其量也只是颜面的耗损而已。

卡立领导的莎阿南区部无需为了区部主席职悬空6个月而举行重选。冻结期结束后,卡立重返主席职继续领导该区部,以及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

对于也是雪州回教党主席兼行政议员的哈山来说,书面警告的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此「警告」不动摇他在州联委会和州政府的地位。

纪委会给予不同的惩罚裁决,大家有不同程度和角度的诠释。按照逻辑思维,卡立面对6个月的冻结党籍的惩罚,其罪名肯定较只获书面警告的哈山严重。

Saturday, January 30, 2010

他们是巫統的定期存款?!

搞死棍?搞屎棍?他们是巫統的定期存款?!

纳吉亲口承认,国阵的两张定期存款来自沙巴和砂拉越。定期存款的利息,自然比普通存款高,这也说明为何东马获得中央特别眷顾,重量级领袖频频到访沙砂,许多全国性的节目与活动也移师到沙砂举行,疼爱沙砂有加。

如今不得不怀疑,某些公正党议员正上演无间道。除了是巫统的内应之外,更可能成为巫统在公正党的定期存款。



早前有两名霹雳行政议员贾马鲁丁和奥斯曼,以及吉打的行政议员(鲁乃区)拉兹退党。惟,我不把槟城前副首席部长法鲁斯和吉打印裔行政议员阿鲁姆甘算在内。

他们的情况比较不同,心理建设不够,条件也欠佳。时势造就这些海啸议员当官,所以有人以“无端端发达”形容有官运的海啸议员。

未送走吉打的祖基菲里,又迎来槟城的再林,公正党必须严正看待这些“巫统定期存款”的课题。

zahrain hassim datukship

尽管不少人对林冠英的执政方式和处理手法不表认同,但再林不应该以严重的口气和用词指责盟友。

不管以什么理由,这些定期存款都是公正党的毒瘤,民联的梦魇。多留一天都不行,必须尽快处理。

据了解,当初安华委任再林取代曼梳为槟州主席的原因是,希望通过这名前巫统领袖的管道,拉拢更多巫统州级领袖过档蓝眼。

可是效果不大,反而赔了公正党与行动党的关系,损了民联和气,得不偿失。

虽然曼梳重新出任槟州主席,官拜副首席部长,面对高屎尿的同僚,他陷入两难局面。除了拿出勇气把事情做对,以及做对事情之外,他的选择并不多。

除非安华站出来说话和有所动作,不然这张定期存款的价值必然日渐提升。

球在安华脚下,踢与不踢都由安华说了算。行动党和林冠英的角色不大,未有明显的施压动作。或许社青团和槟州领袖可发文告,牢骚一番,吐完口水还需回到政治现实面。

我期待槟州的公正党领袖站出来说话,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Friday, January 29, 2010

安华纳吉,国际过招,国内乱七八糟

民联国阵,继续恶斗,国内到国际

原以为新的1年,国阵和民联会好好办政治,而非恶搞政治。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政治最终离不开“搞”。

五十步笑百步,你搞我,我搞你,大家拼老命稿政治,你不搞人,就被人搞惨。搞人招数精彩万分,巧妙各自不同。

1月25日,双方阵营巨头分别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分析“阿拉字眼”事件引发的宗教纷争。安华和纳吉的文章提出不同的重点。

一方以抨击政敌无能,责怪他们挑起争议为主调;另一方则凸显政府的努力,以及不同宗教人民连成一线的情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认为谁最有理?

najib
By Anwar Ibrahim

"The recent arson attacks exemplify what's wrong with the way Malaysia regards its non-Muslim citizens. The attacks were provoked by a controversy over the use of the word "Allah" by Malaysia's Christian community

... Since then, an already tense situation boiled over, largely due to incitement by a few reckless politicians, the mainstream media and a handful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linked by membership and leadership to 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 the ruling party." - Muslims have no monopoly over "Allah"




By Najib Razak
"Many Malaysians have been appalled by the irresponsible and dangerous finger-pointing of a few politicians who put personal political interests before Malaysia's national interest. They try to score political points by hammering on sensitive issues.

My government chooses a different path. We will reach out to all parts of Malaysian society in the coming days to foster open dialogue and work to resolve sensitive issues together." - Finding Unity in Malaysia's Diversity


两人的文章引起亲巫统阵营部落客的辩论,如Rocky BruBarkingMagpie,注意留言者的内容,会有不错的发现。

另一方面,把战线拉出国外后,如今又把它拉回国内,将战场搬到黑风洞的大宝森节舞台。哎哟哟,政治斗争来到神圣的宗教祈祷场所内,全球最高的Lord Murugan神像看在眼里,内心感受想必五味杂陈,不懂该高兴、兴奋、悲哀、悲凉、无奈或看淡...



《当今大马》报导:兴都教徒的大宝森节成为国阵中央政府与雪州民联政府的角力战?
尽管雪州民联政府本已在黑风洞架设舞台,以在週五(29日)4点举行迎接大宝森节的庆祝活动,不料却在最后一分钟被警方禁止。警方在週四(28日)傍晚6点30分,派遣大批警员拆除有关舞台。

民联领袖闻讯皆大感震惊,并群起抨击警方此举存有政治意图,旨在阻扰民联的活动,以免与週五晚上访黑风洞的首相纳吉迎面相冲。

(注:纳吉是续其父亲拉萨后,第二任在大宝森节到访黑风洞的首相。纳吉在这之前曾到黑风洞出席“一个马来西亚”嘉年华会。他也刚在上星期访问印度,并特别到泰米尔走一趟,会见受全球泰米尔人尊重的领袖。)

除了纳吉到访之外,民联重量级领袖如国会反对党领袖安华和雪州大臣卡立依布拉欣,也订于週五晚前来黑风洞,国阵与民联竞相争取印裔选票的意味浓厚。

卡立依布拉欣原本准备在黑风洞,派发100万令吉的拨款予淡米尔学校和兴都教庙宇。

怎么如此粗线条的处理方式?戏子做戏也该演全套吧?!还是不长进,没有吸取经验教训,留下给人唱的尾巴。或许某人抵不住上头压力,强势前面唯有自宫保命。

真抵死,难怪人家不支持你...

Wednesday, January 27, 2010

雪兰莪重演2009年霹雳那一场雪?

2010年的2月,雪兰莪下雪吗?
安华祭出悲情的「夺权」,除了激发领袖们的危机意识和凝聚力之外,更有抢夺舆论的味道,在政敌未亮牌前,抢先一步打出王牌,截制对方的气势。

这场博弈战有如「锄大D」,你我手上皆有D,只是大D落在谁身上还是未知数。安华抢了舆论优势,打出其中一张D,以主动位置迎接对方的攻势,因为安华在肛交案的审讯中处在劣势。

去年2月4日,时任霹雳州巫统主席的纳吉在布城副首相办公室宣布,3位民联议员退党成为支持国阵的独立议员,国阵拿下霹雳政权。

「204变天」击垮由行动党主导的霹雳民联政权,引发微臣抗旨、示威游行和大臣双包案等至今未能平息的争议。



如今纳吉贵为党国一号人物,也身兼雪兰莪州巫统主席,国阵会否启动「雪兰莪夺权」大计,已是民联政府存亡的关键。

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表示,雪州政权拉警报,纳吉剑指雪州政权,精心部署另一场变天重夺雪州。

他的忧虑有其理由,充满变数的肛交案将于2月2日开审,同时反贪污委员会近期不断彻查民联议员的拨款和卖沙事件。



纵观所有的事件端倪,公正党认为,纳吉依循霹雳版本发动夺权攻势,先毁形象,后再挖角,最终入主莎阿南。反贪委会和巫统一直戴着放大镜,监督州政府,以致民联领袖被警方盘问,进出反贪委会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其实雪州变天已非新鲜事。去年9月回教党的哈山阿里在开斋节抨击Selcat,要求改组该委员会的言论,引发月亮出走民联的谣言。接着10月杪发生,失联多时的公正党巴生港口区州议员峇鲁希山宣布退党,以独立身份支持国阵。

Sunday, January 24, 2010

Selagi wujudnya Awang Selamat, Malaysia tidak akan selamat

脑残的Awang Selamat,大马难以Selamat

来自《马来西亚前锋报》的仁兄,用XX写了这篇乱七八糟的「马来人支持行动党?」(Melayu Sokong DAP?)文章

看了之后真佩服他的创意,简直可以与马哈迪的「911可能是美国构思」相提并论。

《当今大马》如是报导:行动党提出的新口号「中道大马」(Middle Malaysia),也让巫统控制的《前锋报》深受威胁?
最争议性的专栏作家阿旺士拉末週日(24日)再发表惊人言论。针对「中道大马」中的「中」字大做文章,认为这个口号是暗喻「华人大马」(Malaysia untuk kaum Cina)。



「许多人在部落格中做出反应。有人说中道大马是有种族议程,根据一篇文章,如果把中道大马翻译成华语,它是带有华人大马的意思。它也可以诠释成华人要成为大马的头家,因为在大马『中』字等同是华人主导。」

「阿旺无法确定其真实性。但就算是没有这段言论,阿旺还是不相信行动党。如果行动党真的要成为全民政党,阿旺是不会去质疑,但这一切只是骗局和阴谋。该党许多行动都危害我国建国基础,它就像是家贼。」

节录部分原文:

utusan malaysia mca deb report tuesday 210807

Ramai yang memberi reaksi terutama dalam blog. Ada yang menyatakan Middle Malaysia mempunyai agenda rasis. Menurut satu tulisan: "Sekiranya diterjemahkan Middle Malaysia ke dalam bahasa Mandarin, ia membawa maksud tersirat 'Malaysia untuk kaum Cina'.

Ini boleh ditafsirkan kaum Cina mahu menjadi 'tauke Malaysia' kerana Chung adalah sinonim dengan 'Penguasa Cina' di Malaysia."

Awang tidak pasti sejauh mana kebenarannya. Namun tanpa hujah seperti itu pun, Awang memang tidak mempercayai DAP. Jika DAP benar-benar menjadi parti untuk semua kaum, Awang tidak akan mempersoalkannya tetapi itu semua hanya pembohongan dan tipu daya. Banyak tindak tanduk parti itu membahayakan asas kenegaraan kita, ia umpama musuh dalam selimut.

Tindak-tanduk DAP menyerang secara konsisten agensi awam di bawah kepimpinan Melayu seperti Suruhanjaya Pencegahan Rasuah Malaysia (SPRM), Polis Diraja Malaysia (PDRM), Suruhanjaya Pilihan Raya (SPR), Angkatan Tentera Malaysia (ATM), institusi perundangan Islam dan banyak lagi, menyerlahkan lagi belang parti itu.

Awang Selamat是谁其实也不是很重要,他不会是《光华日报》的胡一刀,写了1年后就现身大方告诉其忠实读者说:「我,雷子健就是胡一刀。」。

隐名埋姓写了这么多年,Awang Selamat当然有其算盘和原因,他算是马来报界奇葩一号。从头到尾都没有公开身份,或许也不想和不能透露身份,担心引来反效果?!

《前锋报》很鬼讨厌行动党是公开秘密,甚至到了憎恨阶段也不奇怪。



Hidup Melayu... , ohh bukan... Mempertahankan Melayu baru tepat

同样的,行动党对《前锋报》也完全没有好感,林冠英以老虎的谐音(harimau),形容该报是:「hari hari mau」。

阅读这文章后,只能摇头叹息... 行动党的路还很长、种族和谐路遥远、颠倒是非黑白、散播仇恨的人满街走。

愿上苍、阿拉、佛祖和四方神明保佑,让这片富饶土地摆脱魍魉痴缠。

马来西亚是我的祖国,没有一个热爱国家的人希望它被摧毁,除了别有居心不愿看见各族和睦共处者例外。

Saturday, January 23, 2010

陈平要回家的特辑

纪念合艾和平协议--焦点:陈平要回家

日前接获21世纪出版社负责人方山来电,告知新书《纪念合艾和平协议--焦点:陈平要回家》已出版,我获赠一本。

这是一本纪念去年11月30日,配合合艾和平协议签署20年活动而出版的特辑纪念书。在这之前该出版社也出版《纪念合艾和平协议签署20周年》画册(非卖品),图画和简短文字呈现当年的过程和背景资料。

陈平要回家的课题在协议签署20年后,成为各方讨论焦点。赞成与反对都有,这本《陈平要回家》以文字和照片记载上述活动的盛况,更重要的是收录各方对陈平要回家的看法。



有兴趣者可联络以下地址购买或询问:
19, Jalan 7/17, Taman Fadason, Jinjang Utara, Off Jalan Kepong, 52100, Kuala Lumpur.

H/P: 012-6101970, 012-2611807     Email: my21cp@yahoo.com  售价:RM25.00

21世纪出版社和21世纪联谊会是由前马共成员成立,他们下山后以联谊会的方式维持联系,互相扶持和鼓励。类似左派的组织包括前劳工党组成的凤凰友好联谊会和老友会。

2002年至今,21世纪出版社出版超过20本书,平均每年3本,书籍内容自然离不开马共的人与事,环绕在这个共产党的故事,如领袖的回忆录、党内矛盾(分裂事件)和马共的前线和后端运作。

其中可读性较高的是,马共新兵训练、肃反、分裂、土地和民族纲领;关于地雷战、藏粮、通讯、医务、广播、出版等重要部门的工作。

我对方山说:“时下的年轻人(40岁以下)对意识形态没有太多兴趣,激不起讨论涟漪。我自己对马共的运作、特别是管理游击队,前方和后端的运作较有兴趣。”

40年代至60年代,物资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到底马共如何维持数千人的部队?不了解其运作的情况下,真的认为陈平很不可思议,其团队如何带领这支游击队在森林打战和生存?

与方山交流,听了很多马共的小故事,挑起我对马共的兴趣,也佩服这群高纪律的老干部。

期待与他的下一场分享...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0

阿拉未了,又急急弄另一单?!干啥...

这不是炒作?阿拉风波未停,又来一单施压??

“阿拉”争议还未平息,大家忙于灭火之际。《每日新闻》偏偏选在这时候,封面炒作这“旧闻”。到底所谓何事?!?

“阿拉”令大家一个头两个大,纳吉尝试寻找两全其美的解决方式,淡化各方的矛盾,特别是巫裔和回教徒的不满。

可是,一向被视为相对(只是与《马来西亚前锋报》比较)OK的马来报章《每日新闻》却在此刻点起另一火苗。到底他们想怎样?准备燎原?还是施压?

该报週三(20日)封面头条报导,6大组织马来组织要求政府重新设立企业与合作社发展部,因为土著的经济权力和权益逐渐被侵蚀。
6 pertubuhan Melayu khuatir pembubaran agensi jejas Bumiputera

KUALA LUMPUR: Enam pertubuhan Melayu semalam meluluskan resolusi menuntut kerajaan mewujudkan semula Kementerian Pembangunan Usahawan dan Koperasi (MeCD) bagi menjamin kepentingan dan masa depan usahawan Bumiputera.

Resolusi itu diluluskan pada Forum Usahawan Melayu Kini di Persimpangan: 'Digugat dan Digigit' anjuran bersama Gabungan NGO Usahawan Melayu, Badan Bertindak Perpaduan Melayu (BBPM), Persatuan Kontraktor Buku Malaysia (PKBM) serta Koperasi Ukhuwah dan Komuniti Bukuonline.

Desakan itu turut disokong Dewan Perniagaan Melayu Malaysia (DPMM) serta Gabungan Badan Ekonomi Malaysia (Gabem).

根据一般作业,封面头条新闻必须在编采会议讨论通过,总编辑或其他总字辈的人须亮绿灯放行,该新闻才能成为封面头条,否则免谈。

为何《新日新闻》选在此时此刻,高调处理这新闻?难道这些组织都很厉害?非常有影响力?当天(19日)没有更好的封面新闻?

这则新闻刊登后(星期三),纳吉就飞往印度进行为期4天的官式访问。嘿嘿,他不在国内,能否暂时可避开媒体的追问?





其实废除企业发展部是旧闻!去年4月,纳吉宣布内阁阵容时,已大费唇舌解释一番。他向巫统解释,向马来社会解释,同时巫统最高理事会也接受他的解说。

我不解为何迟至9个月后,有人/团体重新挑起这课题,也有媒体高调配合?到底背后有何算盘?
1. 趁着纳吉不在大马?搞小动作?

2. 趁着“阿拉”事件,纳吉无法分身处理?给他颜色看?

3. 趁着中庸鸽派的弱势,鹰派/保守派趁势抬头施压?你还需要我?

4. 唤起政府关注巫裔经商困境?我们很惨?

5. 巫统派系矛盾分歧日渐浮上台面?老大与老二默契欠佳?

6. 主流媒体失控?各显神通?各自精彩?

不管怎样,《每日新闻》封面新闻传达,马来企业界/马来社会开始不满纳吉某些决定,施压政府调整政策。

纳吉与慕尤丁的回应,将是非常关键。若他们言论一致,情况还好,否则就说明两者之间有空隙,有见缝插针的可能性。同时,内阁其他巫裔部长的言论也能说明他们的立场。大家拭目以待。

与此同时,周二(19日)和周三(20日)的《马来西亚前锋报》则专题报导反吸烟的课题;连续两天的封面都与反吸烟有关。



不过,週三的封面次文则踢了槟州民联政府一脚,表示州政府在钟灵龙舟悲剧中推卸责任。

林冠英週三召开新闻发佈会做出宣布,支持成立调查委员会,以及发表完整的报告,以行动反击该报的言论。

Monday, January 18, 2010

第13届大选:天鹅绒 VS 铁手套

天鹅绒 (Velvet) VS 铁手套(Gauntlet)

天鹅绒与铁手套最大的差别是,天鹅绒代表柔滑温暖,铁手套象征强硬和暴力。两者的特质完全不同,意味着各自有的特性与文化。

一个是柔软无比,穿上去非常舒服,有种被怀抱的温柔;另一个则硬绷绷,呈现冰冷的无情和缺乏弹性。做人做事,也可以选择以天鹅绒方法,或铁手套方式进行。



天鹅绒的经典是1989年11月东欧剧变时期发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这是一场反共产党统治的民主化革命。

天鹅绒革命与暴力流血革命相比,天鹅绒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政权更迭,有如天鹅般平和柔滑。

铁手套则是中世纪骑士使用的防护手套,用在骑马、击剑、防护;是暴力流血的象征。

Stock Photography - Stock Image -

若民联实现独立后首次的政权转移,应该以天鹅绒的方式进行。惟,相信会面对铁手套的顽抗。

一些国阵执政的州属在308变天后,出现的小动作,说明有人害怕失去政权,担心受清算。若非阿都拉坦然接受成绩,未来如何发展还是未知数。

来届大选,国阵旨在维持政权,民联剑指布城,各自为了保命生存和扩大地盘必来个大厮杀,动用一切资源,直到完成目标为止。

到底谁选择天鹅绒,谁又以铁手套途径入主布城?我没有答案。惟,根据目前的情况,以铁手套维护政权的人,大家心里有数,无需赘言重复。



只是,我们还感受到另一方以天鹅绒的怀柔方式说服人民,争取选民的支持。这将是第13届大选的重要战略!

大选,对不同人、社群、政党有不同的感受、要求、诉求、期望和等待。选举,是一个买卖梦想的过程,竞选者为选民编制一个梦,一个完美家园,理想国度的梦。

梦想能否实现是另一回事。过程最关键,结果不重要。

2008给人感觉是 鬼神莫测、太戏剧性了,各种猜测和预告都名誉扫地。我们必须认清,社会不是处于常态,很多事情难以预料,以往经验所得的套路未必能派上用场。

上届大选民联顺着人民不满国阵的怨气,没有卖理念就赢得5州政权和否决国阵2/3优势,这是无本利大的生意。来大选选绝不能天真的以同样方式,痴心等待选民的盲目支持。

推销执政口号的政治动员工程,重新包装梦想,将是民联与国阵的工作方向。

若我们说马哈迪时代的大选是:4M,即Mahathir, Media, Money, Machinery。

阿都拉2004年的大选是则:透明、廉洁、肃贪和新气息。2008年就一团糟,那个cemerlang, gemilang & terbilang,不是中文的卓越、辉煌和昌盛,而是这么烂,根本烂和特别烂。

纳吉的呢?他会以什么为竞选主题?或许还言之过早,我想离不开这“NY,2S,3M,4R

Friday, January 15, 2010

维持原状!‘Allah’ allowed in East M’sia not in West M'sia

纳兹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回到原点

大马人为了“阿拉”,忙碌奔波超过两星期,教堂着火,至今还未有人被逮捕。问题依旧存在,死结无法解开。

内阁真的没有头绪吗?看样子又好像不太对。若不及时解决,仇恨扩散,面效应蔓延后

首相署部长纳兹里週四(14日)接受《启德行》属下3家报章访问时透露,内阁倾向维持原状,即东马可继续使用“阿拉”,西马继续禁止“阿拉”的应用。

[caption id="attachment_4828" align="aligncenter" width="417" caption="纳兹里(左3)穿着深蓝色唐装,接受启德行属下3份不同语文的报章(《东方日报》、《Borneo Post》和《Utsuan Borneo》)专访,畅谈“阿拉”字眼争议的看法。"][/caption]
讓我們回到原本的情況,那就是西馬半島不允許使用『阿拉』字眼,東馬的沙巴和砂拉越就可以。我們必須尊重地方的文化和習俗。

東馬可以使用,因為他們(基督教徒)使用該字眼已經多年,獨立前就已經使用,但西馬的情況不同,我們必須明白和尊重當地習俗。

非教徒使用『阿拉』字眼將造成混淆,我們不應該讓這事件持續蔓延,讓爭議擴大。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尊重既定的習俗。

大馬的基督教傳教歷史中不曾以阿拉伯文傳教,而是先以英文,然後以對像群的母語進行,馬來人不瞭解這些語文。如今,你突然要以馬來文進行,我們不明白為何如此?

我們非常肯定,國內基督教的宗教手稿以英文撰寫,或伊班文、卡達山文和華文。

东方日报》的报导如下,还有姐妹报《婆罗洲邮报》(Borneo Post)也刊登同样的新闻。

Thursday, January 14, 2010

该不该登的广告?!

本末倒置,莫名其妙,费解重重

1月12日《新海峡时报》出现全版黑白,还好不是全彩广告。

内容是吉隆坡比南利路6间娱乐场所管理层,感谢联邦直辖区与城市和谐部长拉惹侬仄,以及吉隆坡市长阿末夫瓦的「愿景」。

两位官老爷对夜店的「愿景」和「贡献」是:
1.吉隆坡市政局先在2010年1月1日,静悄悄吊销这些(7间)夜店的现场歌舞表演的执照。

2.经过对话求情和旅游部的斡旋,一个星期后获得解禁。

3.解禁的条件是必须控制声量,以免影响到附近酒店及公寓居民。



这些夜店计有,ALOHA、THE BEACH、MODESTO、THAI CLUB和RUM JUNGLE等。他们的感谢词:
「Our greatest appreciation for your vision towards making Malaysia a truly Asia.」

看了广告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唉呀?!为何刊登这种广告... 生意难做,搞好关系最重要...」

或许夜店主人有不同的出发点和难言之隐,外人难以理解。只是,内心萌起一股酸痛和冰寒感觉。

为何开店营业,还要承受额外开销?若有违法或矛盾之处,依循既定管道解决。大家扮演各自角色,完事后互不拖欠。



我不是生意人,不熟悉夜店的运作模式,也不晓得如何在商言商与高官打交道。

这种高调感激方式,能否增加两位高官的名望?提升他们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改善市政局的效率?还是引起反效果?

大家有必要认真考虑,特别是坐在冷气房的两位高官。下来走入民间,了解民怨。

犹记得,首相纳吉曾下达撙节指示,要求各部门机构和州政府应减少在媒体刊登感谢或欢迎之类的公关式广告;同时,减少路旁的大型领袖人头广告牌。

部长是人民代议士(惟,拉惹侬仄非民选议员),当官者就是公仆,两者必须听取民意,为民服务。

尽责乃分内事,享受权力时不仅要把事情做对,也要做对事情。



联邦直辖区部和市政局的工作就是管理隆市居民和商业活动,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营造一个适合居住、经商、旅游和消费的国际大都会。

偏偏,又是行政和沟通问题。哎呀,这老掉牙毛病重复多次,再写也无意义。不然,308大选时国阵不会失守吉隆坡,11个国席中,只赢得1席,多数票狂泻。

纳吉意识到吉隆坡民心思变,特在去年提呈2010年财政预算案时,扩大原本的联邦直辖区部,改为联邦直辖区与城市和谐部,纳入城市和谐部分,打造和谐的居住环境。

如今比南利路有条件恢复昔日劈里啪啦热闹,夜夜笙歌的歌舞升平日子,人民心中那把尺早已开始为政治人物评分。

Tuesday, January 12, 2010

阿拉本无树,为何惹尘埃?

阿拉、菩提、尘埃:有与无的差别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出自六祖慧能,没有大彻大悟,其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会染上什么尘埃?

本性当体即空不可得,那来的菩提之树与明镜之台?大般若经云:「一切法性皆毕竟空,无能宣说,毕竟空故。」

阿拉的争议,纷扰超过10天,若阿拉真有灵性,相信也会摇头叹息。

本来不应该成为争议的,却因为前内政部长赛哈密的不敏感,允许属下官员粗线条的处理《先驱报》使用「阿拉」字眼,摆出高傲不妥协态度,引发这场风波。

接棒的新内长希山慕丁,也忽视其严重性,没有在事情未进入司法程序前,尚有转弯余地时,立即补救,结果越闹越大。

这是傲慢与悲哀的结合体。原本相安无事,偏偏有人为了凸显权力,破坏和谐的原状,打开潘多拉盒,仇恨和愚昧满天飞。







这里不想写太沉重和沉闷的说教式贴文,为朋友们选来这首银霞在《你那好冷的小手》电影中,出现这首脍炙人口的《我来弹你来唱》歌曲。
我弹着吉他阿拉谁来唱;唱出了歌儿阿拉会舒畅

咱们的字典阿拉没忧伤;唱歌的人儿阿拉要坚强

你弹着吉他阿拉我来唱;唱出了歌儿阿拉好舒畅

我唱的歌儿阿拉你也会;知音的人儿阿拉比花香

(海)海育海育海海育;风和那云呀阿拉去徜徉

这里的「阿拉」属于什么?大家一起想想吧...

纳吉如何处理?

2010开年挑战,他危机四伏
纳吉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双管齐下,这边厢与保守鹰派搏弈斗智,另边厢结合开明力量,往中间靠拢,以实际行动展现处理危机的勇气和决心。

他应该在处理危机的黄金72小时内提出对策方案。一旦丧失先机,他日后的动作将面对更大的掣肘。

「一个马来西亚」能否有效贯彻,纳吉的言行是最佳指标。



大马的多元社会内,种族和宗教是两项极度敏感的课题。两者互相影响,彼此环环相扣,碰触种族矛盾将牵引宗教课题,挑起宗教争议将动摇族群关系。

2010开年不足10天,我们面对一场因「阿拉」字眼延伸的宗教矛盾。从舆论、示威到纵火,宗教和谐关系逐渐被侵蚀,动摇已非稳固的基础。

教堂烧了可重修,国家毁了难重建。自周六(9日)发生隆雪一带5间教堂受汽油弹攻击滋扰,周日扩大至巴生谷之外的教堂,甚至教会学校建筑物。

除了呼吁人民保持冷静、停止散播谣言、谴责肇事者和拜访视察之外,当局还能做什么?首相纳吉是否有应对良策?人民很想知道答案。



政治宣传和「秀」味十足的拜访,无助化解紧绷的宗教关系,警方未能擒拿真凶,谣言满天飞,相互指责令局势逐渐恶化,无辜的广大人民唯有默默承受恶果。

此刻纳吉的领导威望陷入严峻的挑战中,舆论和矛头往其身上压。人民关注政府的言论和行动,期待当局拿出政治勇气和诚意,化解这场原本就不应该发生的争议。

危机爆发后第二天,首相赶到现场巡视和发表稳定民心的谈话,但这未能解决问题。一股不满的力量开始悄悄酝酿。若处理不当,保守势力必然壮大,「中庸」被挟持。

Saturday, January 9, 2010

你曾被恶搞吗?

恶搞经验人人有,巧妙各自不同

人生总有几个重要日子注定给人玩。摆明是苦了自己,爽了别人的日子。这些日子往往却是生命中,几个最重要的日子,亦是最有纪念性的日期。

朋友们总会想些东西恶搞属于你的大日子,他们认为这才好玩,这才有意思和值得纪念。生日是其中一个经常被作弄的时段,而且是名正言顺的玩你。
最后还强词夺理说:“哎呀,大家高兴就好!开心嘛!你玩不起咩?!”

还好我没有办生日会,不曾在生日当天被恶搞,但却看过朋友被恶搞。以前的属于小儿科,都是那些吹安全套、底裤外穿、内衣外穿之类。

除了生日会的寿星主角遭摆上台“娱乐大家”之外,中学期间的制服团体也常有恶搞活动。记得中学参与学警时,只要某人生日或得罪大家,我们总会来个“A计划”。嘻嘻...

当然男校的恶搞也离不开一些道具,比如风油。吃过苦的都知道风油的刺激感觉,滴落时可不是享受哦!

接着是上大学时的迎新周(甚至迎新月),那种“拖尸”活动,各有各精彩。新生是砧板上的肉,任切任玩,没有不合作不配合的理由。



男生成为uncle之前,准备做她的男人,娶她过门时总要经过她的姐妹关。一些通情达理的姐妹,获得新娘子的指示后就意思意思随便“玩”两下就放行。

若遇上整人高手就得靠兄弟挨义气力挺方能过关。日前出席朋友的婚礼,住在14楼的新娘指示新郎和兄弟帮必须走楼梯上来,姐妹团准备各项娱乐自己的节目,苦了兄弟帮。那些拔脚毛、吃喝怪类食物算小事。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名兄弟穿上挂上食物的“穿后即丢”底裤,所有兄弟轮流用嘴巴将底裤上的食物舔了咬下,最“大”的食物留给新郎,食物就粘在阳具的位置上,现场的男男女女看着新郎表演。

若食物挂在姐妹们的胸部或阴部,兄弟帮应该很乐意用口将它取下。惟事实不是这样。

不知道,兄弟、新郎和在场者有什么看法。或许开心就好,“一生人一次”是最惯用的台词!

我庆幸结婚时老婆疼惜我,其姐妹团也照顾我,没有太多高难度动作。顶多是以掌上压,舔完放在地上(盘内)的“特制酱料”。岳母大人看了之后,皱皱眉头就匆匆说:“好了,好了。不要误了时辰。”我内心万分感激。

好了,哩哩咯咯言论后。看看以下5张照片(从网上发现和转载):
1. 哦哦哦,看她在做什么?绝对不是你想象中的口交。


2. 哈哈哈,是生日蛋糕也!


3. 喂喂喂,你怎么可以酱玩我?!


4. 嘿嘿嘿,这8寸长的宝贝是专为你而设!慢慢享受/享用!


5. 哎呀呀,你要如何舔?深喉恐怕都不够喔...

Thursday, January 7, 2010

阿拉与上帝谈翻版

阿拉与上帝再对话:翻版



阿拉:「上帝,12万人不认同我的名字被你的人翻版使用。虽然法官认为可以...」

上帝:「我的人已经让步,同意暂缓了,为何还未摆平?」

阿拉:「一言难尽,再争辩下去也没有意义。不如先解决这纠纷好吗?」

上帝:「怎么解决?你有何建议?如今有人要示威,抗议哦!」

阿拉:「...我们无法阻止别人表达看法。警方也没有发出准证啊!」

上帝:「当局之前的态度都不是酱啦。记得多次请示威者吃催泪弹、喝水炮和设路障,为何这次双重标准?」

阿拉:「警方说了算。示威只在回教堂,不要扩散和引发严重事情。」

上帝:「怎么你讲的东西,和当局的内容相似?又是翻版?」

阿拉:「又来翻版?!我怕了翻版,现在版权的争议很敏感,小心处理为上。」

上帝:「唉呀,不管怎样。看看周五的示威人数和情况先才来决定。」

阿拉:「这里周五示威,你那边会否翻版,来个周日示威?」

上帝:「哈哈哈,若真要示威就不会同意暂缓啦,真是的...」

阿拉:「酱就好,好极了。不然可没完没,互相盗版就天翻地覆。」

上帝:「解决问题要有诚意。如今『一个示威,各自表述』老大讲这样,老二将那样,管治安的有说另一套,下面的人如何适应?」



突然之间,阿拉和上帝都静下来,警察来了。两者合一化成路人甲,静静地观察接下来将发生的事情。

这时一群身穿长袍,头戴宋谷的示威呐喊者朝着他的方向走来...

Wednesday, January 6, 2010

《先驱报》劳伦斯神父(Lawrence Andrew)的访谈

 劳伦斯神父:宗教关系、政治参与、一个马来西亚、教堂角色...

去年11月17日受一名基督教朋友邀请,出席一场由彭茂燊宴请的晚宴。主要目的是召集各位各基督教和天主教领导,一起为翁诗杰祈祷,支持这名反腐、廉正和有政治勇气的交通部长兼马华总会长。

我不是基督教徒,但朋友多次来电提醒我“赴约”,唯有出席顺道了解基督社群如何挺翁。当晚的主要人物有两位,即彭茂燊和另一位拿督(忘了他的名字,据悉是翁诗杰的大学同学),以及主宾翁诗杰。

上述两位和翁诗杰一轮嘴说了不少,听进耳的少之又少,无法从三人口中获知更多内幕消息,收获极少。

suicide series 211209-241209 father lawrence andrew 02

不过,我的最大获益却是经朋友介绍,认识天主教周刊《先驱报》的主编劳伦斯安德鲁神父。

由于《先驱报》的关系,加上内政部禁止该报使用“阿拉”,以及主编将此事带上法庭,挑战内政部长指令的事情,我对劳伦斯神父非常有印象。

当下立即拿了联络电话,准备以他进行访问,了解更多《先驱报》和他的相反。

我们于去年12月初,在吉隆坡富都路的一间天主教堂进行访谈。

他侃侃而谈了很多有关国内宗教和族群关系、政治局势、教堂是否参政、一个马来西亚、回教徒的围城心态等。

以下是访问全文(部分刊登在2009年12月26日《东方日报》)。

看着当前《先驱报》可合法使用“阿拉”所掀起的争议,重新细读他的访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内政部已经针对此事提出上诉(1月5日),并考虑制定“阿拉”字眼。陸續有來...

Monday, January 4, 2010

阿拉与上帝的对话

阿拉与上帝的对话

话说有一天,阿拉不晓得为何来到一个不是很大的嘛国,发现这个国家的问题可大了...

近期的嘛国特别烦,除了政治不稳定、政客未经大脑说话、经济不明朗,许多企业家开始撤资、人才流逝、移民风开始吹之外,连宗教关系也显得不耐烦。



一切与“阿拉”有关,政治因素掺杂在内。一派高调呐喊叫嚣,配合掌握资源优势,气势凌人。相对的,另一派则以静制动,没有随着对方脚步起舞。

有怜悯之心和灵性的阿拉看到后,摇头叹息,扪心自问:“宗教教导我们和平,为何会演变成如此?”他想了想,认为不对劲,拿起手提电话拨电给上帝,询问上帝的看法。

阿拉:“喂,请问上帝有在吗?”

上帝:“我是。请问你是谁?找我有何事?”

阿拉:“哎呀,连我你都不懂?为何没有把我的号码存在你的手机通讯录内?我是阿拉啦!”

上帝:“啊,阿拉,哦...不好意思。近来比较忙,忙着关注我创造的地球,它的问题很大。气温开始上涨,那班所谓的领袖在哥本哈根不懂搞什么鬼!哎呀,不说了,很气啊。对了,你找我所谓何事?”

阿拉:“我目前在嘛国,很多人都骂骂声。都是因为我的‘阿拉’和你的‘上帝’所惹得祸!”

上帝:“哗,为何烧来我这?关我啥事?我不理这些琐碎事,交给他们自行处理嘛。事情很严重吗?到底怎么一回事?”

阿拉:“当然严重啦,不然就不会拨电给你与你讨论此事。事情是这样的... ... ... ”

上帝:“哦,原来如此!很简单罢了嘛。第一为何那份报纸办得好好,有人要搞它?吃饱没事干?手痒痒?被搞了当然不爽,反击是预料中之事。可能对方没有想到,报纸人勇字在心头。上庭就上庭,让法官来判...”

阿拉:“哎唷,现在不是叫你分析,是要解决方案。法庭的判决未能皆大欢喜,华裔法官听审就传出为何不让回教徒法官聆审。若选择回教徒法官,基督教徒可能又不满...”

上帝:“这就容易咯,选一个佛教徒,或没有宗教信仰的法官听审即可。Ehh,酱好像行不通...”

阿拉:“若这么容易解决他们就无需向统治者汇报,无需急急上诉,无需灭火,现在火势很大。看来我们要做点东西才行。”

上帝:“怎么做?你有什么建议。”

阿拉:“你还记得吗,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联合要建一座通往天堂的巴别塔,让人类与在上面的我们沟通,让他们向我们说出内心话。”

上帝:“对啊,对啊。当时建巴别塔时的人类很高傲,为了阻止这计划,我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让他们不能互相沟通,该计划就酱失败,人类也各散东西。为何跟我说历史?你以为嘛国人民能建巴别塔吗?真搞笑!哦,对了他们有双峰塔。”

阿拉:“喂喂喂,严肃点,我没时间跟你开玩笑。我的意思是,让他们沟通,不对讲到对,不爽谈到爽,要对话,要有商有量,‘一个嘛啦西亚’强调谅解和接纳。我们一起给他们灵感,要他们沟通。行吗?”

上帝:“哈哈哈,你要跟他们将‘耶稣’,省起来吧!一方已经眼红了,哪还有时间听你讲古?!”

阿拉:“我还是认为要沟通啦!有什么方式让他们了解对方呢?我们显灵一次好吗?”

上帝:“显灵?!阿拉,难道你忘了吗。我们是一体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看来你真的老懵懂...”

阿拉:“唉呀,我怎么忘了... 好,快快让他们重温我俩的故事,他们读的东西都是我们的。要快!快!快!”

上帝:“好啦,电池快完了,这里线路不好,等下我们在嘛国见,bye-bye!”

年刊(2):纳吉能否战胜自己?

纳吉的政治挑战:如何战胜自己?!

在「政治先行」的泛政治的环境下,政治是政治人物的一切。若无法有效处理政治事宜,潇洒地自行退隐或压力下逼宫离开,两者选其一,否则就只能耍赖不走。

纳吉在不利巫统和国阵的情况下接任党政一把手职位。他出生政治世家,经历先父拉萨和3位前首相的领导,深谙政治操作、权力运作和游戏规则。


他搭建最佳的“一个马来西亚”舞台,若无法实践全民议程,充其量该舞台只不过是建在沙滩,摇摇欲坠的垫高木板而已。

他必须战胜自己,击败族群内的种族主义心魔,才能带领巫统和国阵,与民联展开良性的中庸之战,为大马迈向两线制奠下基础。

纳吉上任前爆发举国震惊的2月霹雳变天事件,虽然它发生在阿都拉掌权期,但时任霹雳州巫统兼国阵主席的纳吉难逃人民的批判。这是人民对即将出任党国领导人纳吉的第一印象。

若以企业界的时间计算,4月至今纳吉上任已有3季(9个月),人民对他的政治改革依然保持观望态度,全因巫统和国阵无法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NONE

批评者认为,他缺乏大刀阔斧的魄力和决心,以致人民质疑纳吉领导的国阵否具诚意转舵,让政治走回中庸之路?若缺乏实质果实,谈何争取流失的选民?

阿末依斯迈提早解冻、巫统对重整国家干训局课程内容的分歧,以及巫统对“一个马来西亚”概念的保留态度等,说明巫统内部“马来人万岁”思维依然根深蒂固。

这群鹰派的保守领袖们担心,巫统主导的国阵在民联施压力下将逐渐开放马来人的“专属领域”,侵蚀马来人主权。

他们的反弹、《马来西亚前锋报》多次唱反调、倡议回巫会谈等事件,说明不安思绪一直笼罩着他们。

这种担心马来人在政治斗争中失去一切的零和心态,极似当年华裔选民的忧虑即,壮大反对党之后,导致朝里华人数目减少的心情。

纳吉的政治挑战在于,如何说服马来人告别种族主义和排外的回教思维,舒缓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引导他们走向中庸之道。

这绝不是简单工程,惟在民联压力和开明的形象对比之下,国阵和巫统显得落后。虽然巫统可折回旧路,扛起种族大旗,惟这只会流失更多非巫裔和中庸开明派的巫裔选民。

Sunday, January 3, 2010

阿拉万岁!纳吉的开年挑战...

一个「阿拉」各自诠释?或垄断「阿拉」?

2010年元旦前夕,吉隆坡高庭宣判天主教《先驱报》有权使用「阿拉」字眼后,引起国内回教徒激烈反弹。

UMAT Islam membuat demonstrasi secara aman isu penggunaan perkataan Allah dalam Herald-The Catholic Weekly selepas solat Jumaat di Masjid 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 semalam.

他们通过舆论压力和拉布条示威表达不满,连串的抗议言行触动敏感的宗教和族群关系神经线。

一些不满者提出为何由华裔法官(刘美兰)听审此案?难道非要巫裔/回教徒法官才能审理?

火势越烧越久,范围迅速蔓延,大家开始感到炽热的温度,惊觉脆弱的族群和宗教关系又受到挑战了!前首相马哈迪也加入战围,令局势急速升温。



这次是「阿拉」的挑战。这是上天故意考验我们的容忍度?抑或测试纳吉的政治智慧?还是检验司法独立?

《马来西亚前锋报》理所当然的连续多天炒作,封面刊登回教徒/马来社会的不满。

周日(1月3日)的《每日新闻》也加入舆论战围,将情绪推向制高点。该报以「立即行动」(Bertindak Segera)表达他们的焦虑。

《先锋报》的封面延续一贯危机意识的做法,如之前的(Bangkit Melayu),该报周日的封面题是「回教徒必须团结」(Islam Perlu Bersatu)。



首相纳吉察觉局势恶化,若不及时克制回教徒的情绪,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他周日在北根选区,呼吁回教徒保持冷静,他不鼓励示威行动,以免炒热「阿拉」事情。

政府将双管齐下化解高涨的民怨,即内政部将提出上诉,以及政府向马来统治者汇报此事。

庆幸的,我们看到回教党内还有开明派的领袖认为,阿拉不应该被回教垄断,如精神领袖聂阿兹、莎阿南区国会议员卡立和瓜拉雪兰莪区国会议员朱基菲里。

好啦,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不过,我倒很想知道副首相慕尤丁如何回应?

至今他都还未发言,不晓得其言论的摆向?他近期的言论让人感觉,他与纳吉的方向不一...

未来,我们应该多点留意这名年纪比纳吉大6岁的副首相!

Saturday, January 2, 2010

年刊(1):纳吉前路越艰辛越有利人民

缺乏魄力,荆棘满路,有竞争才有进步!

2010年是纳吉兑现改革承诺年份,人民期待政府展现改革决心,加码落实各项诺言,包括惠及人民的政策。



经历纷乱和茫然的2009年,政府必须交出成绩,通过即将落实的政策如1月杪公开的“一个马来西亚路线图”、2月公布的新经济模式、5月出炉的新燃油津贴制度,以及各方聚焦的第十大马计划等。

虽然这些都是拯救国家经济,挽回民心的政策,同时落实更重要的制度改革。健全的机制可保障人民的权益,不受人为因素干扰。
告别画饼充饥和粗线条的年代,纳吉应以更精致和细腻方式,清除前朝留下的弊端,以实际行动说服人民,鼓励公民社会参与改革。

这是一个执行的日子,再多的策划都比不上踏出第一步实际,行动的巨人是我们对纳吉的期盼。

制度改革才是当前的焦点,制度正确方能保障人民的权益。惟有落实制度改革才能彰显政治人物的决心和赢得掌声。

2009年4月,纳吉从敦阿都拉接过巫统和政府的领导棒子后,各种挑战接踵而来,处理事情的主次轻重之分充分考验纳吉的智慧。

NONE

人民迫不及待将纳吉和其父亲拉萨,以及两名前首相马哈迪和阿都拉的施政方式进行比较,期待纳吉尽快交出漂亮成绩单。

上台9个月至今,纳吉的施政方略结合拉萨、马哈迪和阿都拉3人的优点后,开创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一个马来西亚,以民为本,绩效为先”路线。

纳吉上台时继承前朝留下的民怨和破摊子,人民对国阵的宽容度急速下滑。化解怨气,挽回民心,维持政权成为施政的最终目标。

其团队沿着“全民”和“绩效”的政策主轴贯彻,为纳吉打造以民为本的全民的首相形象,频频到访之前被指受忽略的沙巴和砂拉越,并宣布9月16日马来西亚日为公共假期。